继承父辈,成为一名“矿三代”
2025-11-11 14:35 来源:富蕴旅游 编辑:矿材网

?可可托海矿区的历史,是一部深刻的变迁史。它从创业的豪情,走过转型的阵痛,如今正迈向绿色与智能化的新生。

作为“矿三代”,我站在这片承载着家族记忆的三号矿脉上,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回望那段地心深处的奋斗史诗,内心充满自豪。我继承的,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那是爷爷那代人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毅力,也是父亲那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担当。

我上小学时,常随家人去姥姥家。姥姥家养了许多牛羊,那是我童年快乐的源泉。除此之外,最爱听姥爷讲故事。虽然两家离得不远,但我们通常只在周末才能多待一会儿。记忆中,姥爷总爱坐在屋后的木头堆上,拄着拐杖,望着羊圈,也望着远处的三号矿脉,不时叹气。那时我不明白,就问妈妈:“姥爷为什么老是看着那边叹气呢?”妈妈轻声说:“他在回望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想念当年的矿友了。”

姥爷那代人的心思很纯粹。那时国家百废待兴,没有智能化的机械,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通信全靠书信往来,生活靠写工作日记来增添色彩。他们想的,只是用尽全身力气,为贫弱的中国挺直脊梁。

到了父亲这一代,矿区有了较为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也有了班车和手机,体力劳累有所减轻,但工作压力丝毫不亚于姥爷那一代人。

小时候,我常等到夜里十一点,就为等爸爸下夜班回来。每次看到他一身沾满灰尘的工作服和那双粗糙长茧的手,心里总是五味杂陈。偶尔随妈妈去给爸爸送饭,走进那机器轰鸣的厂房,我不禁想象:爸爸和工友们是如何在这种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坚持工作的?爸爸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要坐班车往返。厂房里仅有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隔音间,机械运转的声音几乎能穿透耳膜。如今我才明白,为什么爸爸说话声音总是那么大——那是长期在轰鸣环境中养成的习惯。

爸爸四年前退休了。退休后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出门,仿佛与世隔绝。后来我才懂得,他是想念那个虽然累却充满激情的工作时光,想念和工友谈天说地的充实日子。爸爸常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走出这个小镇、小县城。”可惜,我没能完全履行这个承诺。

大学毕业后,我曾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我先在本地景区做过一两个月的摄影师,但那只是临时的工作。那年七月,爸爸对我说:“你如果不想出去,我们也不强迫你,我们也舍不得你。要不……你来三号矿脉工作吧?”我有些犹豫:“那儿现在已经不开采了,而且我专业也不对口。”爸爸说:“你可以去讲述可可托海的历史啊。”

我思考了两天,终于想通了,接受了爸爸的建议去面试。当我第一次走进地质陈列馆,站在三号矿脉前,我才真正明白:爸爸所说的“讲述可可托海的故事”并不简单——要讲的不只是矿区变迁史,更是爷爷、爸爸那两代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去挖掘和学习。

如今,当我穿上干净整洁的工装,站在陈列馆里,站在三号矿脉前,透过我的讲述去守护那些曾在厂房中奋斗的父辈身影时,我忽然明白:这里承载的不仅是艰苦奋斗的过往,更照亮了今天矿区发展的道路。

矿藏终会随着开采而渐渐减少,但父辈祖辈如一般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上一篇:博士生提供涉密地形图,获刑15年

下一篇:龙岩市出让1宗铜多金属矿探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