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玉龙大地,红珠缀枝,谷香扑鼻,处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与粮食丰收同样令人振奋鼓舞的,还有来自“工业粮食”——矿产资源的丰收。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发现86个矿种、1600余处矿床和矿(化)点,其中铅、锌、锡、金、银、锂、铷等矿产资源储量居内蒙古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5万多亿元。
令人称道的是,前不久,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采矿许可证,这标志着我市在找矿突破行动的又一重大成果,对于我市加快构建锂基千亿级产业链、擦亮“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金字招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为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保障基地作出新的赤峰贡献。
回顾年初以来,我市矿业领域已经多次迎来高光时刻。
2月28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兴安岭地区重大地质事件与锡多金属成矿”项目启动暨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9位院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赤峰市2025年找矿突破行动正式启幕。
3月10日,随着香港联合交易所的铜锣声激荡北疆——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H股,成为全国第三家、内蒙古唯一“A+H”黄金上市公司,标志着赤峰这个“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正式开启“资源+资本”双轮驱动的产业进阶之路。
今年2月,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已设的叶腊石矿深部找矿取得突破性成果,矿区内新发现了5条叶蜡石矿工业矿体,资源储量规模为超大型。与此同时,国家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取得铜锡矿找矿新发现……
事实上,赤峰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之所以能持续推进、“开门大吉”、硕果满枝,得益于多方面。今年年初,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把找矿突破行动列为我市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和撬动性的十大行动之一,并对如何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出影响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路径。
为确保找矿突破行动取得实效,我市按照“六个一批”矿业经济发展思路,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聚焦“探采选冶加”一体化目标全面发力。
——优选出让一批。计划市场化出让矿业权20宗,目前已经发布挂牌出让公告2宗。
同时,完成夹缝空白区矿业权协议出让3宗,完成深部资源协议出让矿业权38宗。
——推进转采一批。计划完成探转采44宗,截至目前,已完成转采15宗,其中,金属类12宗、非金属类3宗,均为大中型矿山。
——复工复产一批。计划完成复工复产64家,截至目前,已复工复产24家,其中,金属类9家、非金属类15家;大中型矿山13家、小型矿山11家。
——优化整合一批。2025年初,全市谋划重点整合区22个,截至目前,11个整合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8个整合项目已完成整合范围内现有矿权收购。
——探矿增储一批。目标新增金16吨、银4000吨、铜24万吨、铅24万吨、锌240万吨、氧化锂200万吨、锡3万吨、萤石1200万吨、钼13万吨。截至目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兴安岭地区重大地质事件与锡多金属成矿项目”已全面启动,“赤峰南部金找矿项目”已获国家批复,将于近期启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勘查项目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出库实施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16个、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地质调查试点项目4个,配套资金1.12亿元。矿山企业累计勘查投入5.23亿元、完成钻探46.27万延长米。全市新增金12.6吨、银6426吨、铅45万吨、锌90万吨、萤石467万吨。
——关闭退出一批。计划在四轮规划期末前,对未达到最低开采规模且保有资源储量不能满足技改扩能要求的小型矿山,由旗县区政府有序关闭退出。由于没有强制性退出法律依据,现阶段主要是自然淘汰退出,目前已退出3家。
手中有粮心不慌。擦亮“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也许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