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父母的古代名人故事400字

匿名用户 | 2017-05-19 12:05

全部答案

(共1个回答)
  • 赫鲁晓夫与猪的故事
    赫鲁晓夫喜欢以农业专家自居.一次参观某集体农庄养猪场,发现一头病歪歪的小猪.农庄主席解释说这猪从小营养不良,养僵了.
    赫鲁晓夫当即说,把这猪抱到我家,保证两个月养肥还给你们.
    赫氏回家怎么摆弄那猪也不长.情急下决定把猪处理掉.他在傍晚时分将猪放入婴儿车,准备推到莫斯科河边抛掉.谁知半路上偏偏
    遇上米高扬.
    “赫鲁晓夫同志,散步哪.”
    “啊……出来走走……”
    “这是谁啊?”
    “哦,是我……小外孙.”
    “我看看.哦,多好的孩子,长得真像他外祖父!”
    前苏联的笑话
    那是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机车开的太慢,催促了好几次.但因交通拥挤,还是不能让他满意.
    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方向盘,把司机推到后面,自己开起来.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达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
    局长大怒,质问改地段交警.
    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警察:“看到了.”
    局长:“为什么不逮捕他?”
    警察:“我不敢?”
    局长:“为什么?”
    警察:“他的官很大.”
    局长:“有多大?”
    警察:“不知道,反正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李鸿章的故事
    李鸿章去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中途想上卫生间,向服务人员打听好了去处.进去一看,人家用的都是抽水马桶啊,李中堂没见过,不知道该在哪儿方便呀.可是偏又憋得不行,唉哟这个急啊.最后没辙了...唉,有了!?李中堂穿的是大褂,袖子宽大,于是他就拉在袖子里,然后向上一甩,嗖---给甩天花板上去了.正在这时,一位外国大使进来了,抬头一看,嗯?
    李中堂满脸尴尬,急忙把大使拉到一边,掏出一枚沉甸甸的中国金币,低声说:"我送您一枚金币,您可千万别把这件事儿说出去啊."
    老外也低声说:"我给您十枚金币,您告诉我是怎么拉上去的."
    邱吉尔与出租汽车车夫
    当邱吉尔在下议院前走出那部出租汽车时,便对那车夫说:『我在这里大约耽搁一个钟头,你等我一下吧.』
    『那可不能呀!』 车夫回答说:『我一定要赶回家去,好在收音机上听邱吉尔的演说.』
    那位下台的首相一听这话大为惊喜,便重重的赏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
    『我想了一下』那车夫见钱眼开,便改口说:『还是在这里等著送你回去吧,管他妈的邱吉尔!』
    爱因斯坦的草稿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6岁了.他居住和工作在瑞士.
    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向一个科学报编辑部送交了一份薄薄的、蓝色的小册子——只有 36页.这就是他的论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那著名的相对论的最主要的原理.二从这篇论文发表以来过去了30年,爱因斯坦已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1933年他就开始流亡国外,因为他在德国的故乡被法西斯控制着.这时他迁居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里.1936年,正是在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是一名战士,他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明白法西斯意味着什么……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想去援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美国,人们组织了一
    支部队想尽快地开赴西班牙前线,但没有足够的经费.这时,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去找爱因斯坦吧,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他的战友都赞同这个意见,于是这个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就去见那位名闻全球的科学家.在一间简朴的工作室里他和那位睿智的、平静的老人面对面坐着.谈话是简短的.“我们有人,但是没有钱.”爱因斯坦沉默着,抽着烟. “而钱就意味着飞机、炸弹、汽车、汽油和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自由.”“好吧,”爱因斯坦说,“我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们,但是这并不多.”他站了起来.“不,”年轻人也站了起来,“我们不想要您的钱.把您的论文给我们,就是那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注视着年轻人,他弄不懂,那篇过去的论文对西班牙战争会有什么用处.“把那篇论文的原始草稿给我们吧.”年轻人要求说.爱因斯坦明白了.反法西斯战士想把这篇草稿卖钱.“好主意!”爱因斯坦说,“遗憾金的是不可能,原始草稿不在这儿,它留在了德国……也许你们拿另外一篇去?”“不,我们只要这一篇,为此我们可以得到400万美元.”年轻人回答,“400万,真的.” 爱因斯坦缄默良久,终于他说:“两天以后您再来吧.”四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走了以后,爱因斯坦立即坐在桌前,开始从杂志上把那篇论文抄下来.这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是爱因斯坦干起来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时常叫道:“又是一颗炸弹.”或者“这简直是一整架飞机!”两天以后反法西斯战士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草稿.很快就传来了他们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斗的消息.
    最年轻的画家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毕加索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
    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
    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双睁大了的眼睛的眼神.美国著名女作家格屈露德•斯特安在毕加索还年轻时就曾提到他那双如饥似渴的眼神,我们现在也可以从毕加索的画像中看到这个眼神.毕加索在年给斯特安画了一张像,他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画了她的脸的.看过这张画的人对毕加索说: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毕加索总是回答说:太遗憾了,斯特安小姐必须设法使自己长得跟这张画一样才行呢.但是年之后,斯特安说,在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画出来了.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回答者:YXH2111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7 19:22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回答者:qboy120 - 魔法学徒 一级 4-3 21:47
    家世和生平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牛顿出生之前,父亲已去世.牛顿生而孱弱,过了3年,他的母亲再嫁给一位牧师,把孩子留在他祖母身边抚养.8年之后,牧师病故,牛顿的母亲带着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又回到乌尔斯索普.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牛顿少年时代喜欢摆弄机械小技巧.传说他做过一架磨坊的模型,动力是小老鼠;有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喜欢绘画、雕刻,尤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划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以知时刻.12岁进离家不远的格兰瑟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能赡养家庭,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以致经常忘了干活.随着年岁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试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寓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化学实验的熏陶.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好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地记读书心得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地做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当时英国社会渗入基督教新教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一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然而格兰瑟姆中学的校长J.斯托克斯,还有牛顿的一位当神父的叔父W.艾斯库别具慧眼,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浸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大学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之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H.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讲座的第一任教授I.巴罗是一位博学的科学家.就是这位教师把牛顿引向自然科学.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他又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儿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R.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牛顿在巴罗的门下学习,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他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能超过自己.1665~1666年伦敦大疫.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牛顿于1665年 6月回到故乡乌尔斯索普.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 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 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 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大约在1663年,牛顿即开始热衷于光学研究,磨玻璃、制作望远镜也在这个时期.1666年,他购得一块玻璃三棱镜,开始研究色散现象.为了这个目的,牛顿在他的《光学》一书中写道:“把我的房间弄暗,在我的窗板上开一个小孔,以便适量的太阳光射入室内,就在入口处安置我的棱镜,光通过棱镜折射达到对面的墙上.”牛顿看到墙上有彩色的光带,光带之长数倍于原来的白光点,他意识到这些彩色就是组成白色太阳光的原始光色.为了证明这一点,牛顿进一步做实验.在光带投射的屏上也打一个小孔,让光带中彩色的一部分穿过第二个小孔,经过放在屏后的第二个棱镜折射投到第二个屏上,又让第一棱镜绕它的轴缓慢转动,只见穿出第二个小孔落在第二屏上的像随着第一棱镜转动而上下移动.于是看到,为第一棱镜折射最大的蓝光,经过第二棱镜也是折射得最大;反之,红光被前后两个棱镜折射得最小.于是牛顿作出结论:“经过第一棱镜折射后所得长方形的彩色光带不是别的,正是由不同的彩色光所组成的白色光经折射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就是牛顿的光色理论.它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牛顿自称这个实验为“关键性实验”.这个实验可说是一个半世纪后 J.von夫琅和费建立光谱术的基础.事实上牛顿在他的《光学》第 1卷命题4问题1中用过1~2英寸长、宽仅1/10或1/20英寸的长方形的孔代替小圆孔,他说所得结果较前更清晰,但没有夫琅和费线的记载.牛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于1672年把他的结论用书信形式送交皇家学会评审.不料竟引起一场尖锐的论战.当时惠更斯反对他,胡克攻击他尤甚.早在1665年胡克就在英国提出光的波动理论,这只是一个假说.惠更斯则把它完整起来,认为空间的以太是无所不在的,他把以太作为振动的媒质,把媒质的每一个质点都看成一个中心,在中心的周围形成一个波,惠更斯成功地用这个物理图像来解释光的反、折射、还以此来研究冰洲石的双折射(但是光的波动学说的确立还有待于一个半世纪之后由英国的T.杨的干涉实验来证明).牛顿则持光的微粒说,他认为波动说的最大障碍是不能解释光的直线进行.他提出发光物体发射出以直线运动的微粒子、微粒子流冲击视网膜就引起视觉.它也能解释光的折射与反射,甚至经过修改也能解释F.M.格里马尔迪发现的“衍射”现象.但对薄膜形成的彩色,牛顿则承认微粒说不如波动说解释得明快.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双方争论持续多年.当年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现在可以引用E.T.惠特克的话来结束这桩公案:“当A.爱因斯坦以M.普朗克的量子原理来解释光电效应,光的微粒思想经过一个世纪的沉寂而在1905年又获得了新生,并因此而导致光量子存在的基本原理.他的思想为实验所充分肯定,特别是光子与电子碰撞所产生的康普顿效应服从经典的碰撞力学定律.而同时,关于光的波动性的实验并没有失效,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波动说和微粒假说都是正确的.”无疑,牛顿的《光学》(Opticks)是和他的《原理》同为物理学的巨著,也是科学界的经典著作.《光学》第一版印于1704年,在胡克逝世之后问世.《光学》最后部分以独特的形式附上一份著名的“问题”表,共提出31个“问题”(第一版提出16个“问题”).在“问题”中所谈到的不仅是光的折射、反射等,还涉及光与真空,甚至重力、天体等问题.在多处谈到光的波动,涉及太阳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物理学的诸多方面,富有启发性,后人评价这些“问题”是《光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并非虚语.牛顿在《光学》一书中凭借实验的结果与分析,建立了光的理论.但在全书中没有提起不同玻璃具有不同折射率,在全书中也没有做消色差的实验,这或许是由于他当时还没有获得不同质玻璃的三棱镜的缘故.但是牛顿制造反射式望远镜来避免物镜的色散,却是个妙法,迄今大型望远镜的制造还遵从此法.牛顿死后3年(1730)出版了经牛顿生前订校过的《光学》第 4版.现在流行的1931年版本就是根据第4版重印的.回答时间:2006-4-16 20:34
    匿名用户 | 2017-05-19 12:05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