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是我国自1961年以来最热7月;全国平均高温(35℃以上)日数、日最高气温,也创下了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新纪录。
5月17—19日为东北、华北1961年以来最早的高温天气过程;6月下旬至7月中旬,北方出现近12年来最强持续性高温天气。中东部16个省(区、市)有59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6月以来,139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上海最高气温打破145年来历史纪录。
不只是我国,近期全球其他一些地方,也遭遇了高温袭扰。
高歌介绍,欧洲南部及美国、日本等地也出现了异常高温现象。7月上旬,美国西岸遭受“地狱热浪”袭击,凤凰城、洛杉矶市区的超高温,打破近百年来同期高温纪录。7月8—15日,欧洲南部遭遇罕见热浪袭击,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最高气温超过40℃。7月13日,日本北海道、京都等地气温超过35℃,那段时间至少造成6人热死。
最近几年全球平均气温“芝麻开花节节高”,接二连三破纪录,一年更比一年热,哪些原因导致了近期的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国家级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表示,高温天气持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持续异常。
北方地区的高温主要出现在6月26日到7月14日。这一时段内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的环流,呈现“北低南高”的特征,以纬向型为主,即环流比较平直,不利于极地的冷空气南下;此外,贝加尔湖附近为“高压脊”,我国北方地区上空的高度场整体较常年明显偏强,在高压控制下晴热少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南方地区的高温,主要出现在7月11日梅雨结束后的7月中下旬时段。今年梅雨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意味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跳并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较常年提前,而且今年副高较常年明显偏强,面积偏大,副高西边界的位置较常年偏西,北边界的位置较常年偏北,控制了我国江淮、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副高控制区内盛行下沉气流,从而造成南方出现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
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最近几年一年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越来越明显。防范高温天气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从长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还会延续,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才是治本之策。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明确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早日达峰的目标,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6年4月22日,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开放签署首日,中国就签署协定,并于9月批准协定。今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则表示,无论其他国家立场如何变化,都将认真履行《巴黎协定》。
外国学者赞誉中国“正负责任地带头树立限制全球变暖的榜样”。不过,中国要实现减排目标,真正成为榜样,还需要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需要亿万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