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整理小散乱污企业,近年已关闭矿山514家
2017-08-09 11:01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矿材网

 被称为“国家绿肺”的秦岭山脉因前些年开山采石,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威胁。为此,整顿矿业秩序、合并矿山企业,关闭“多、小、散、乱”矿山,成为陕西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作为重点治理区的西安市,对年开采5万立方米以下的采石场要求全部关闭,同时制定《西安市秦岭北麓矿山专项整治方案》,使合法设立的矿权由当初的61个缩减至18个,其中建筑石料类矿山更是由18个锐减至4个。在国土、安监、环保、林业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加管控下,西安市内违法违规的“私挖盗采”乱象基本绝迹。 

 近年来,西安市、宝鸡市、潼关县等地,先后通过矿业秩序整顿、矿山企业合并等,关闭“多、小、散、乱”矿山514家。在关闭破坏生态环境企业的同时,对绿色发展者则提出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其中潼关县对整合达标后、矿权未到期还需开采的矿山,要求各企业在开采中同步修复环境,并为每个企业建档立案、制定目标。完不成的则无法通过矿权年检,不予办理矿权延续。仅今年已有39家矿山企业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陕西省还加强源头管控,下发了《关于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矿业权管理的意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实施“保发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隐患,保生态、治污染”的“三保三治”行动,从严提升新建矿山审批条件,严格控制新立矿业权,明确提出今后秦岭北麓不再新设矿业权,杜绝任何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对于已遭破坏、欠了旧账的现有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则被早早提上日程。为了最大程度发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应,陕西省按照山水林田湖综合性治理的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增加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结合起来,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结合起来,还矿山以绿色。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全省已投入资金约9.6亿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达到19.78万亩,累计新增耕地1.47万亩、林草地1.37万亩。

上一篇:砂石价格快速上行,价格应急监测监管工作启动!

下一篇: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永久关闭一批违法采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