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4日至7月23日,环保督查16组在清远市共检查了27家固体废物进口加工利用企业,其中,废塑料企业19家,五金拆解企业8家。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检查发现,27家企业无论是处于生产状态还是停产或关闭状态,没有一家完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7家企业全部查出环境违法行为。”16组组长王来健说,在27家企业,他们查出共136个环境违法行为,其中,建议立案27家,拟移送拘留11个,停产整改1家,责令限期整改26家,实施查封扣押1家。截至7月24日,地方环保部门已立案27家,下达处罚告知书17家。
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7月22日,16组在金发科技检查中发现,B-5生产车间第13号造粒生产线挤塑工段排气孔未封闭,第3号造粒生产线正在生产,挤塑机上方集气帘破损,部分生产废气直接排放;B-5生产车间第15号子母造粒机生产线子机加入滑石粉母粒产生粉尘,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已投入使用等7项问题。
“从检查发现问题的情况看,无论是正规企业像华清公司还是上市公司金发科技还是一般企业,违法问题普遍存在。”在16组的执法人员看来,至少在广东省清远市他们所查的27家企业属于这种情况。
60个组对1792家企业查个遍
据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缓解原料不足,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尽管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体系,但是,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监管不力,放任进口废物入境非法加工利用,部分企业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致使走私进口废物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进口废物夹杂着洋垃圾一起入境现象时有发生。
这位负责人说,以洋垃圾为原料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多为“散、乱、污”企业,污染治理能力低下,多数甚至没有污染治理设施,这些企业在加工利用中污染排放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今年4月,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田为勇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环保部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全面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坚决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
田为勇透露,环保部从各级环保部门抽调420人,组成60个检查组,对全国1792家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从7月4日起,检查组正式开展现场检查。
根据环保部通报,截至7月27日,60个检查组共检查企业1784家,对1066家企业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占检查企业总数的60%。
田为勇透露,就60个检查组查出的违法问题以及涉嫌走私、倒卖进口固体废物和洋垃圾的犯罪线索,除了当地环保部门正在对违法企业进行查处外,对涉嫌犯罪走私等犯罪线索,环保部将移交公安、海关和质检部门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