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出炉。方案指出,坚持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能退早退,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共有山西、甘肃、内蒙古、河南等12省公布了《2017年度拟关闭退出煤矿名单》,总涉及煤矿近1000处。根据方案要求,列入2017年去产能任务的煤矿要确保在8月底前实现停产,11月底前退出。
业内表示,接下来煤炭去产能的重点,一个是煤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一个则是关闭煤矿。
去产能方案下达
有媒体报道说,5月12日,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发布2017年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坚持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能退早退,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推动企业债务和资产处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方案进一步明确产能退出标准。加快退出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目前仍停工停产且不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以及经复工复产验收不合格且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等要求的,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对于未经验收擅自复工复产的,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
需要看到的是,方案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方案称,晋陕蒙宁等4个地区30万吨/年(含30万吨/年)至60万吨/年(不含60万吨/年),冀辽吉黑苏皖鲁豫甘青新等11个地区15万吨/年(含15万吨/年)至30万吨/年(不含30万吨/年),应在两年内实施兼并重组。
事实上,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正在进入高潮。(来源:国化社微信公众号)保利能源宣布,将整体划转至中煤集团旗下,这是中煤集团第二次整合央企的煤炭资产。去年,国投公司旗下的*ST新集将30.31%股份无偿划转给了中煤集团。
业内认为,不管是大的煤炭集团之间的重组,还是大煤企兼并小煤企,在经历了去年的煤炭去产能之后,今年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有望掀起高潮。
近1000处煤矿将全部停产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省市和多家煤企发布了2017年去产能具体目标。
日前,山西省发改委对外公布了山西省2017年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名单,此次共有同煤集团等10家煤企旗下18座煤矿,退出产能为1740万吨。
今年山东省继续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年内计划关退煤矿5处,退出产能规模351万吨。
去年,山东省累计关退煤矿66处,退出产能规模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同期,全省煤炭企业个数减少到53家,企业生产平均规模提高到290万吨/年,生产矿井减少到120处。
此外,贵州省2017年度拟关闭煤矿82家,计划退出煤炭产能1248万吨。
截至目前,共有甘肃、内蒙古、河南等12省公布了《2017年度拟关闭退出煤矿名单》,总涉及煤矿近1000处。
同时,还有不少煤企也公布了去产能的集体计划。
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力度的不断加大,平煤神马集团2017年计划关闭矿井17对,压减产能381万吨,分流安置职工6300人。
此举这意味着接下来这几个月,关闭煤矿将进入一个小高潮。
煤化工面临成本重创?
分析人士认为,煤价快速回升,下游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陡然增大,受到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重创”的情形。
一般而言,油价低位运行时化工产品价格也相应较低,如果新一轮煤价上涨处于低油价时期,可以说比前几年高煤价时期面临的压力更大,化工企业要认识到低煤价时代已经过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低油价与煤价回升的叠加影响,使现代煤化工产品竞争优势受到影响。
煤价上涨对替代石油燃料的煤化工路线影响最大,比如煤制油、煤焦油、焦油加氢制成品油等。而对替代石油原料制化工产品的煤化工路线来说,仍有一定效益空间,特别是靠近煤炭资源、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生产成本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强。
煤价大涨的背景,会使行业两极分化严重。附加值高的煤化工产品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大,烧碱、甲醇、烯烃、环氧丙烷,以及醇类、酮类化工产品等均与煤价同步涨价,影响不是很大;(来源:国化社微信公众号)但化肥、电石、兰炭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价格仍呈下降态势。
不过,压力肯定都是有的。比如现代煤化工路径中的煤制油项目,要围绕价值链转型升级,开发高端新产品,压缩减少车用燃料比重,重点转向航空煤油、高档润滑油、高端石蜡、基础有机化工品等方向发展;煤制烯烃可朝下游深加工差异化发展,合成新牌号聚烯烃树脂,或开发丁烯、戊烯等高碳链烯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