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武当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国教道教的圣地。你可知道?这座被中国古人顶礼膜拜、无限尊崇、视若仙境的空灵神山竟然是地质学上一处“普通”的构造奇观-武当山背斜。那么,这处看似“普通”的武当山背斜和武当山成为道教圣地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跟着我走进武当山,探秘地质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内涵。
一、道教圣地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东接历史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天柱峰海拔1612米,山体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的断层崖地貌(悬崖峭壁),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将武当山衬托的好似“中天地柱”。
如此独特的地形地貌使武当山很早就成为道教瞩目的对象。"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地质背景雕塑神奇地貌
武当山最典型的地貌是“七十二峰朝大顶”。这也是武当山能够成为“道教第一神山”的基础。那么,分布在四周的七十二峰为什么都会朝着金顶顶礼膜拜呢?当你打开武当山的地质图,认真研究武当山地区的地质背景,你会惊奇的发现,整个武当山就是一个典型的背形构造,这个背形构造的顶点就在“金顶”,从金顶向四周岩层都是向外倾斜,只有金顶的岩层呈近水平产出。正是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才形成了金顶一柱冲天,四周七十二峰向金顶倾斜的奇特自然现象,成为道教先师把武当山做为圣地的主要依据。
三、走进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
湖北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隶属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辖。总面积198平方千米,分为五龙宫、南岩、金顶、太子坡四大园区。是一座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美学欣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自然、生态景观与古建筑群、道教文化相互交融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武当山峰峦叠嶂,神秘空灵,奇幽险峻,景色秀丽,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徐霞客曾用“地既幽绝,景复殊异”来赞美武当山不可言喻的秀美和灵气。联合国考察官员考斯拉称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1、自然资源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景观。
(1)武当七十二峰
武当七十二峰,峰峰雄峭峻陡、气势磅礴。其中天柱峰海拔1612米,拔空峭立,傍无依附,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群峰之中,有“一柱擎天”之誉。临空俯视武当山,四周山峦起伏,万壑争深,高低林海飞翠滴苍、云缠雾绕。透过云海,看天柱峰顶金殿之下的紫金城有如月澜环绕,把天柱峰神奇地铸成一具龟身,并和似龟头的显定峰共同铸成一只活灵活现的“金龟”,造就一处既体现自然生态鲜活,又充满历史文化灵气、天人合一、世上无双的“天造玄武”景象。
(2)武当三十六岩
武当山有三十六岩,它们多为流水侵蚀断裂面,经风化、崩塌形成的断层崖,岩壁直立陡峭,高低不一、险象环生。陡岩岩面经流水进一步侵蚀、侧蚀及冷热气温影响,在岩壁的软弱岩层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洞穴,洞壁蜿蜒曲折,或浅或深,或宽或窄。虔诚的人们在这些洞穴中修庙建观,作为供奉神灵的场所,让岩、洞和历史文化相互依存,自然与建筑巧妙结合,形成相互辉映的奇特景观。
三十六岩中最美的是南岩,它上接碧霄,下临绝涧。凭栏遥望,岩上峰林奇秀,悬松如翠云轻荡;岩下深浅莫测,碧流波涌。在危岩峭壁上,人们巧妙地利用岩洞、垭脖、山头、峭壁等险境,镶嵌着一排排殿堂亭阁。殿堂结构精巧,工艺精湛,最重的构件重达上万斤。如此重的构件是如何由人工安装上去的?实乃我国建筑工艺史上的绝作,也使万仞摩天的绝壁平添了更多的灵气。
2、生态资源
公园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林木繁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飞禽走兽纵情于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之间。据统计,现有植物7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级珍稀植物23种,珍稀树种12种,百年以上古树名木453株;野生动物有鸟类130种,兽类47种,昆虫105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14种。这里是天然的氧吧,嶙峋奇峰之间莺歌燕舞,蝉鸟争鸣。清明时节,杜鹃遍开,万紫千红;仲夏,野海裳花满沟谷,清香四溢;深秋,红叶满园,姹紫斑澜;腊冬,冰封雪盖,玉树琼花。山的烂漫,水的柔情,让人心旷神怡,心清气爽,流连忘返。
3、历史文化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著名的宫殿有: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紫金城,沿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天门,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净乐宫,净乐宫位居武当山八宫之首;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玉虚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磨针井,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太子坡,位于狮子峰前;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武当山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武当山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武当山西神道,经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长岭抵全龙观;武当山东神道,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到武当山;武柱峰,位于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四、诗与远方
武当山的魅力在于她的气势,武当山的神韵在于她的内涵,难怪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骚客不吝笔墨赞美武当山,留下了数不清的佳句名言。
我爱武当好,将军曾得道。
——陈 抟(五代末宋初著名道士)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今名大岳太和山。
——朱 棣(明朝永乐皇帝)
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徐霞客(明朝诗人)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
——洪翼圣(明朝诗人)
七十二峰朝天柱,曾闻一峰独说不。
我登武当看倔峰,背身昂首云横处。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
武当山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会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对我个人来说,这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居住在都市和现代氛围中的人,提供了一个天然、宁静的场所。这次考察使我非常荣幸,而且深受感动。
——考斯拉(联合国专家)
中国的伟大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派遣,我们到这里……确实对我个人来说,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
——苏明塔加(联合国专家)
登武当
民国 李品仙
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
四面烟峦归眼底,疏疏林叶万山秋。
游天柱峰
民国 方振武
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
秦皇汉武封禅日,不爱虚荣亦自尊。
迎恩宫
清 王钦命
危垣残宇策征轺,望阙迎恩事已遥。
雨暗垂杨迷古道,沙回断岸锁荒桥。
画栏空舞巢新燕,老衲闲归恋旧瓢。
日暮天涯问往事,几声啼鸟杂悲箫。
紫霄寒夜
清 赵松云
喔喔天鸡夜气清,木鱼时听步虚声。
清修苦志人何在?惟见长空孤月明。
题太和山
唐 吕洞宾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