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年历史,中国瓷器是这样来的!
2020-05-06 09:34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家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


瓷器是百姓的日用品,
也是王公贵胄的奢侈品。
曾风靡中华上下五千年,
也曾作为欧洲富有和高贵的象征。

在博物馆中,
瓷器是极其主要的藏品,
在数量上占有较大比重!
在拍卖场上,
瓷器也是最主要的
中国艺术拍卖品类之一,
且价格昂贵!

1.jpg

1
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大”

中国瓷器发展史,
用两个词来说就是
“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大”的过程。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大约在商代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烧造原始瓷器了。

而瓷器的真正成功烧造,
也并非很晚,
出现在东汉。
烧成陶器、原始瓷器、瓷器,
三者之间有个最为重要的区别,
那就是温度


2.jpg

东汉,
是瓷器真正烧造而成时,
这段时间,
还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
很单调。

东汉末年分三国,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家族终于迎来了一位新人,
白瓷。


3.jpg


这里的青瓷、黑瓷、白瓷,
并非是完全单指一种颜色。
青瓷里面包含了
青绿、青黄、青褐、青灰等;
黑瓷里面包含了褐、酱等;
白瓷也有可能略黄或略青。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
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
烧出来就是白瓷;

在1%在3%之间,
就是青瓷;

超过4%,
那就是黑瓷。

4.jpg

历史的车轮滚向了隋代,
在此时的瓷器家族里面,
青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但是刚来的白瓷不甘示弱,
它正在慢慢积蓄能量,
让自己越来越白,
厚积而薄发。
发展到了唐代,
白瓷终于成功地站起来了,
达到了可以跟青瓷抗衡的地步,
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南方代表是来自浙江的越窑,
北方代表是来自河北的邢窑,
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说法。

5.jpg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宋代,
瓷器真正百花齐放的朝代。
在这个朝代,
有着我们最为著名的“五大名窑”
——汝、官、哥、钧、定。

6.jpg

“汝、官、哥、钧”都是属于青瓷系的,
而“定”主要是烧白瓷的。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钧窑,
虽然颜色非常不像青瓷,
但是它确实是属于青瓷系的。

在宋代,
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宋真宗赵恒有5个年号,
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7.jpg


是不是发现其中一个有一点点熟悉?
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号的期间,
赐一个烧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镇”的地方为“景德镇”
在后来,
这个地方以这个名字成为了全中国,
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2
异彩纷呈,一家独大

从元代开始,
瓷器的百家争鸣时代结束了,
变成了由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


元代

景德镇在元代时期,
在之前青白瓷的基础上,
烧成了卵白釉瓷。

卵白,顾名思义,
就是像卵一样白,
具体白的程度,
可以参照鹅蛋。

除了蓝色的青花,
他们还整出了红色,
叫釉里红。

还整出了红蓝搭配,
叫青花釉里红。

景德镇的一家独大,
并没有让它停滞不前。


8.jpg

明代
《景德镇陶录》卷五“宣窑”条载:
“宣窑器物无物不佳,小巧尤妙,此明窑极盛时也。”

景德镇更加发力,
烧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的瓷器,
分为四个大类:
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

9.jpg

釉下彩,
就是釉下面的颜色,
前面说到的青花和釉里红就是釉下彩。

10.jpg

釉上彩,
也就是在釉表面上的颜色,
因为一般的颜色,
经不住一千多度的高温,
所以景德镇就先将瓷器烧出来,
然后把颜色画在釉的表面,
再放进窑里进行一次七八百度的低温烧造,
这样可以使得颜色不会掉。

11.jpg

斗彩,
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
先用釉下彩画线,
用釉上彩进行填涂。

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就是非常典型的器物。

12.jpg

颜色釉,
也就是不同颜色的釉。
以铁为着色剂,
烧出来就是青色,
铁含量的不同,
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颜色;
以铜为着色剂,则是红色;
以钴为着色剂,就是蓝色,
青花瓷就是用钴来画的。

13.jpg

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审美标准也随之更进一层,

此时脱颖而出的是

——霁青、霁红、甜白。

这三个好像文艺青年名字的釉彩也被称为“三大上品”,

是千难买之物。

14.jpg

霁青釉
虽然看起来已经和青没啥关系了,
但是古人在瓷器上喜好青这种颜色,
凡蓝、绿都叫做青。
所以霁青釉,
又叫霁蓝釉,
霁蓝釉这种叫法更准确一些。

15.jpg


到了清代,
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位置也从未动摇过。
清代的瓷器就跟现在的清宫戏一样,
主要是康雍乾三朝。

16.jpg

清朝瓷器的艺术价值是最高的,
一反古董年代越久越贵的规律。

这是因为清朝制瓷技术突飞猛进,
霁青、霁红、甜白这三种极品釉彩烧造得登峰造极。

由于康熙酷爱西洋文化,
引进了西画技法、颜料等在瓷器上作画,
于是诞生了珐琅彩和粉彩,
清朝瓷器的样式就此变得史无前例的丰富,
远超之前历朝历代的瓷器水平。

3
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

清末民初,
中国陶瓷业停滞不前

尽管如此,
中国手工制瓷业已达世界巅峰。

英国韦奇伍德瓷,法国塞夫勒瓷,
德国麦森瓷,荷兰代尔夫特瓷,
日本萨摩瓷、九谷瓷和伊万里瓷,
朝鲜半岛的高丽瓷等名窑是在
模仿、学习中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手工产品质量无法与中国比肩。

目前,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国外瓷器的价格不及
中国古代手工瓷(或者说艺术瓷)的几十分之一,
即是明证。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三千年的历史中就贯穿着瓷器文明,
这些精美的瓷器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

上一篇:四川夹江,“西部瓷都”的故乡记事

下一篇:碧桂园出资5亿认购蒙娜丽莎2712万股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