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供暖季。随着季节性用能高峰到来,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否有保障?
记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了解到,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日均产量1312万吨。1—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5%。煤炭作为能源“压舱石”,其稳定供应为全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 张宏: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呈现国内产量增加、进口煤下降,需求拉动偏弱,市场供应相对宽松态势;煤炭产运需企业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做好煤炭供需衔接,确保电煤稳定供应、确保居民供暖用煤需要。
煤炭企业加紧生产 优质产能持续释放
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全国煤炭企业正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家煤业公司的全自动装车系统正高效运转,将管道中的原煤精准快速地装入列车。一列满载3600吨煤炭的火车随即启程,发往全国多个地区,为当地能源供应提供支撑。企业负责人表示,每日原煤产量可达7.5万吨,外运装车日运量在18列火车满载6万吨电煤,最大煤炭库存量一度突破35万吨,在冬季极端天气下仍可满足连续7天的外运需求,全力保证冬季煤炭稳定供应。
在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一列列满载优质原煤的列车整装待发。作为省内重点保供企业,他们通过建立铁路、公路联动机制,开辟供暖用煤“绿色通道”。1至10月,已累计销售动力煤530万吨,全面满足周边供电供热企业需求。
在山东,一列列来自陕西榆林的运煤火车正将煤炭源源不断送至新建成的储煤基地,再通过卡车转运至周边发电供热企业。仅该基地日接卸量就达2万多吨,可满足近万户家庭冬季供暖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煤炭企业库存8100万吨,同比增长12.0%;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2亿吨以上的高位,可用约35天。
全国已建成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智能化正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支撑。目前,全国已建成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覆盖煤矿907处,平均劳动工效提升20%。一大批国产智能高效采煤设备正整装待发,即将投入煤炭保供生产一线。
在河北张家口,一款新型刮板运输机成功下线。作为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钢铁动脉”,它首次应用了1600千瓦与1200千瓦双引擎永磁半直驱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北京,这家煤机公司为液压支架装上了“中国芯”。该核心控制系统采用全自主研发的芯片与软件,同时,该设备经过12万次寿命试验,相当于可在井下连续工作10年无需升井维修。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已超过50%。智能化建设推动超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重点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可减少6人以上。




新手指南
我是买家
我是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