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一团队提前两天预警黄土滑坡
2019-03-28 09:00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矿材网

 成功预警突发性黄土滑坡,保护人员伤亡和财产安全。27日记者获悉,3月26日,甘肃发生一起黄土滑坡发生,长安大学张勤教授研究团队和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监测预警,在不同的时间内,提前发出黄色、红色预警,及时提醒当地,保护人员伤亡和财产安全。

提前两天发出黄色预警 为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抢得时间

微信图片_20190328090037.jpg

滑坡区域略图(红色区域为村庄,黄色区域为GNSS监测点位置)

 3月26日5时01分06秒,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黑方台党川6号和7号滑坡体附近新发生了一起黄土滑坡,滑坡体积约20000立方米。长安大学张勤教授研究团队和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监测预警,提前2天对滑坡发出黄色预警、提前1天发出橙色预警,提前40分钟发出红色预警,并以短信、微信和紧急电话方式提醒当地盐锅峡镇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村级干部,做好了相应的防范工作。

 据了解,本次滑坡掩埋主渠50m,耕地十余亩。由于提前发出了预警信息,未造成人员伤亡。安装在滑坡体上的远程视频监测装置记录了滑坡灾害发生的全过程。

 3月24下午17时50分,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手机APP根据自动裂缝计自动发出滑坡黄色预警,提示党川6#滑坡变形速率达到6.3mm/d,注意滑坡变形趋势。同时长安大学安设于滑坡区区域内的GNSS设备显示了相同的变形趋势,变形速率逐步增大。联合团队经信息核对后,立即将预警信息以短信、微信方式通知到盐锅峡镇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相关村干部,提醒他们密切关注该滑坡的变形情况,做好防灾准备。

 3月25日晚21时24分,滑坡变形速率加快,达到16.26mm/d,系统发出橙色预警。

 3月26日凌晨1时25分,通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根据长安大学北斗监测系统和成都理工大学裂缝计的监测结果,发布了橙色预警。通过对该滑坡现场实时监测资料的分析计算,团队确认系统的自动预警结果无误,滑坡很快将会发生。镇政府迅速响应,安排工作人员及时疏散了滑坡附近人员。

 同日凌晨4时34分,手机APP再次将预警更新,发出红色预警,当地政府收到预警信息后,再次对滑坡危险区进行了排查和清场,撤离了危险区内所有人员。3月26日凌晨5时整,滑坡发生。长安大学安装在滑坡区内的视频监控记录下了滑坡破坏的整个过程。

基于云平台的低成本高精度北斗/GNSS监测系统大显身手

微信图片_20190328090040.jpg

远程视频监测装置拍摄到的滑坡体开裂和滑动的场景

 据悉,本次滑坡预警是长安大学与成都理工大学进行联合预警,利用双方监测仪器分布不同的特点,对滑坡进行互补监测,可实现监测数据的比对核查。联合预警的模式,为更精准地进行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学校间强强联合。

 这次突发性黄土滑坡监测预警是利用张勤教授团队最新研发的基于云平台的低成本千元级高精度北斗/GNSS监测系统实现的,初步验证了相关算法和软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该监测预警系统是张勤教授研究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重点项目“基于空天地技术的滑坡识别与智能监测预警”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大滑坡实时监测预警与技术装备研发”的初步研究成果,为后续开展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技术装备研发奠定了基础。

长安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批北斗分析中心

 张勤教授所带领的科教团队——长安大学空间定位与灾害监测研究所,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博硕士研究生70余人。团队下设“北斗导航定位”、“遥感InSAR技”、“GNSS遥感”和“大地测量反演”等四个稳定研究方向,其中一些方向位于国际前沿。近年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10余项面上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及其它各类项目50余项,建立了我国第一批北斗分析中心。

 张勤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引入了测量平差技术,系统研究了InSAR大气误差抑制、去相干噪声滤波、复杂形变建模及三维形变测量等,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SAR毫米级形变测量数据处理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长安大学在该项目的科技创新点“基于人工角反射器等约束形变测量方法”方面做出贡献,成果应用于太原市地表沉降监测、重庆市滑坡地质灾害监测。

上一篇:2020年探测火星,中国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四川省地矿局:为进一步开展泥石流关键技术研究明确目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