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高品质航煤上天
2025-09-08 09:47 来源:中国石化报 编辑:矿材网

9月1日,陵石化1号加氢裂化装置改造现场,首席技师张宁海手持PID图纸进行流程确认和设备安装核查。与加氢裂化装置打了近40年交道的张宁海,可谓装置的“活流程”,能够精准记忆每个仪表位号对应的设备位置。

忙完后,张宁海回到办公室。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的泛黄老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将他的思绪拉回1986年。

1986年9月,金陵石化第一套加氢裂化装置在经过长达16个月的紧张建设后,迎来了工程中交,正式进入期盼已久的开工序列。这是公司向高附加值油品生产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张宁海便是这第一代加氢团队中的一员,当时的他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带着兴奋与忐忑,摩拳擦掌想干出一番事业。

由于是国内首套引进国外技术的加氢裂化装置,团队面对的是全英文的操作手册和完全陌生的工艺流程。张宁海和同事们就像拿着残缺地图的探险家,每天要核对超过2000个仪表位号。他们的劳保鞋踩在钢格栅上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安全帽下全被汗水浸湿。

经过37天昼夜不停的奋战,他们累计完成500余次反应温度、系统压力等关键参数的精细调整。这套拥有自动控制回路的高科技装置终于在当年10月28日凌晨,产出闪点达标的合格航产品。那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的便是这一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工业比较落后,大部分油品都要依赖进口,其中就包括航煤。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四套加氢裂化装置,其中一套,就建在了金陵石化。

张宁海刚进厂时,就被安排到正在建设中的金陵石化1号加氢裂化装置工作。那时的装置现场还只是个建设工地,到处都是人拉肩扛的场景。而装置操作室的控制仪表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电动3型,不仅有20寸彩色显示屏,还有自动打印机、现场对讲机等系统。这些当时非常先进的设备都是国家花巨资进口的,以改变国内生产不了高品质航煤的状况。

为了让装置早日建成投用,金陵石化加氢团队反复研究流程、熟悉现场设备操作。加氢原料泵第一次试运行时,需要24小时连续监控,加氢团队不分昼夜地测量、记录各种复杂的运行参数,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直到运行圆满结束,大家才放心地回去休息。终于,1986年10月,装置一次投产成功,生产出高品质的航煤、柴油等产品。看着这些无色透明的燃料,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激动,终于,我们自己也可以生产出如此优质的产品。

1号加氢裂化装置投产后,公司南京炼油厂当年的总资产从3亿元增长到了6亿元,翻了一番,其生产的3号航煤更是为公司赢得了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

之后,在新技术运用方面,加氢团队严格监控关键参数,反复采样分析。1989年,他们完成国内首次加氢裂化催化剂器内再生项目;1992年,在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装置完全实现了催化剂国产化。

随着国家油品质量的升级,催化柴油出厂问题又成为公司产品调和的拦路虎。2013年,金陵石化与大连院共同攻关,完成1号加氢裂化装置换剂、流程改造。针对反应温度难控制的问题,加氢团队不分昼夜地与班组人员一起,通过小幅度、多频次调温,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此举不仅解决了催化柴油出路问题,还提高了汽油收率。与此同时,高芳烃含量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开发项目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5年4月,金陵石化2号加氢裂化装置建成投用。这套装置是国内首套自主开发的大型装置,在加氢裂化工艺和设备上均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国内大型加氢裂化装置的完全国产化,当时的产品质量、收率、能耗都达到了先进水平。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达标竞赛活动中,该装置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1号加氢裂化装置到2号加氢裂化装置,从只能依赖引进装置到焕然一新的国产化设备,金陵石化加氢团队始终没有放弃逐梦之路,始终将航煤生产摆在攻关的首位。

回望峥嵘岁月,公司的加氢裂化装置作为公司航煤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热血青春。在这条艰辛的国产化道路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那些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困难都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沙粒。如今,张宁海带着加氢团队的新生力量,继续着攻关之路……


上一篇:两部门:积极优化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地网络覆盖

下一篇:原则同意!欧佩克再次加速扩产 今年以来原油价格已回落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