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找矿,从传统“地下寻宝”到逐梦“空天地海”
2025-08-20 14:46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矿材网

提起地质找矿,许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翻山越岭找矿挖”。然而,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这支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和“专业队”,早已凭借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将探测的脚步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空天地海”。

8月19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召开全省煤田地质科技创新大会,首批评选出地质找矿、清洁能源勘查利用、深地探测、海洋地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生态修复领域6大领域14项关键核心技术。经专业鉴定,这些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首批评选的关键核心技术涵盖6大领域,每一项都瞄准了行业痛点与发展前沿,更与能源安全、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紧密相连。

新技术精准“摸清”能源家底 关键技术支撑能源安全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在地质找矿领域评选出两项具有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深覆盖区富铁矿“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煤炭资源高精度综合勘查关键技术。

其中,深覆盖区富铁矿“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突破传统铁矿找矿方法的局限,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探测难题,大幅提升了钻孔见矿率,开创了我国在深覆盖区寻找富铁矿的先河。通过在齐河-禹城厚覆盖区典型应用示范,实现了富铁矿深部找矿重大新发现,推动设立了“齐河-禹城富铁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该技术已在河北邯邢、鲁西聊城和莱芜等地区广泛应用。

煤炭资源高精度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则构建了全新的勘查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了重大找煤突破。在山东、新疆、内蒙古等地探获97亿吨级资源,支撑了多个大型矿井建设,为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通过该技术预测山东省内煤炭资源量、煤层气资源量、页岩气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超2000亿,为山东省能源资源储备提供了重要支撑。

盐穴成了“充电宝” 地热有了“智慧脑”

在清洁能源勘查利用领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的3项关键技术成果丰硕。

深层盐穴地下空间探测与利用关键技术,成功破解了盐腔精准刻画与稳定性评估难题,首创了覆盖“盐穴地质评估与选址-新腔设计施工-老腔改造利用-注气排卤测试与运行”的地下工程全链条技术体系。该技术已承担全国30%的相关项目,有力支撑了泰安“储能之都”建设,助力多个百兆瓦级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落户,并成功推广至江苏、云南等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浅层地温能高效开发与多场景耦合利用关键技术,则为人们采暖、制冷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一条节能路径。通过自主研发智能测试仪与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了工程“智慧大脑”,结合磁悬浮热泵技术实现节能30%以上,并在居民区、厂房、校园等多类场景中成功应用,形成了可推广的智慧节能新模式。

裂隙型带状热储地热成热机理及勘查关键技术,则通过建立新的成热模型,降低了开发风险,成功指导了多地热井的勘查选址,为区域绿色能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深地能源加装“透视眼” 首建滨海沙滩档案

在深地探测领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评选出两项核心技术,为深部资源开发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精准成像及隐蔽灾害识别关键技术,如同给煤矿做了一次高精度“CT扫描”。该技术极大提升了地下构造的成像精度,实际应用中,能将断层落差的识别精度从5米提升至3米,并能智能预测冲击地压等灾害风险。自2019年在山东省内多个煤矿应用以来,已新发现小断层38条,为大矿节约资源、避免损失带来的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显著保障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变质岩区矿深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则专攻深部找金矿的难题。它擅长精准描绘控矿断裂带的深部形态,为找矿提供清晰“路线图”。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完成了累计超过153公里的地震探测剖面,为破解深部金矿密码、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了关键依据。

此次评选出的海洋地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滨海沙滩演变及修复治理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首次建立了山东省滨海沙滩档案,揭示了山东省滨海沙滩侵蚀机理,研发了集成空-天-地-海多源对地观测技术以及修复模式,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日照市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给矿山“拆弹” 为城市“体检”

而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领域中,矿山应急救援大口径快速定向钻探技术,为实现快速、精准的生命通道钻探提供了装备和技术保障。其核心在于改造钻探装备、优化工艺流程,研发了适用于矿山钻探设备的系列辅助设备,为我国矿山救援大口径快速钻进提供了装备支持。在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中,利用该技术通过地面钻孔成功救援4名矿工,证明了卓越的应急救援能力。

第二项是矿井灾害防治与煤矿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则解决了三软突出煤层瓦斯灾害防治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总体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多个矿区应用后,瓦斯抽采总量提高3到5倍,吨煤瓦斯治理成本降低40%到50%,极大提高了矿井突出煤层的瓦斯治理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安全、能源和环境三重效益。

第三项是三维综合管网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构建了地上地下管网设施在三维引擎中的1:1精确空间还原,集成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已完成山东省内15个地市的相关项目,为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智慧化管理平台。

第四项是隐蔽致灾因素调查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通过建立了针对冲击地压、石英脉型金矿岩层的移动规律和地表变形以及采空区等的调查评估、精细化预测与防控技术体系。已在山东、陕西、内蒙古、新疆、贵州等省份应用,精准查清并防控了150余处隐蔽致灾点,极大地提升了矿山开采安全水平。

系统治理与绿色勘查并重 打造生态修复“双引擎”

在生态修复领域评选出了2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之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关键技术。该技术统筹考虑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按照不同的自然地理类型进行分区,明确各个分区的核心问题,开展系统性修复。技术支持地方政府成功获批“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两项中国山水工程。累计修复小微湿地200余处,生态效益巨大。

第二项是平原覆盖区绿色勘查关键技术,研发“钻机优化组合+多级套管护壁”绿色高效钻探技术、泥浆不落地”高效泥浆循环工艺以及基本农田精细分级管护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勘查活动对环境的扰动。在山东省禹城市李屯地区铁矿勘查工作中,运用绿色勘查技术,孔内事故率显著降低,泥浆隔离循环保护水土,临时用地复垦复耕率零损耗,并先后入选省级和自然资源部绿色勘查示范项目。

14项技术成果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管理构筑新生态、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科研项目攻关激发新动能、科技创新成果再上新台阶、技术装备能力实现新提升、人才引育与团队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外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标志着山东煤田地质局这支地质队伍已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为找矿行动增添科技“利器”,为激活煤田地质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挖金矿有多赚钱?每克成本151元,山金国际毛利率高达79%

下一篇:雨淹煤炭主产地!已致3人遇难3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