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路透社报道,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内阁在12月1日之前制定一份稀土矿产开发的路线图。在克宫网站公布的部长任务清单中,普京还命令内阁采取措施建设边境交通连接线。稀土用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武器系统,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稀土“家底”:
储量全球第二,却开发困难
提起俄罗斯的稀土产业,最矛盾的标签莫过于 “富矿穷产”。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曾公开一组扎心数据:俄罗斯已探明 18 处稀土矿床,储量超 2800 万吨,仅次于中国的 4400 万吨,稳居世界第二。其中位于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的托姆托尔(Tomtor)矿床,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富集区之一,被俄罗斯视为 “战略命脉”,近期已被能源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收入囊中,完成产业链上游布局。
但丰厚的 “纸面财富” 从未转化为实际竞争力。当前俄罗斯每年稀土开采量仅 2000-2500 吨,不足已探明储量的 2%,更不到中国年产量的 1%。更致命的是产业链断层 —— 俄罗斯仅能完成稀土原矿的初步筛选,高纯度分离提纯技术几乎是空白,每年开采的稀土中,九成以上要运往中国进行深加工,再以高价购回成品供军工和工业使用。
这种 “挖矿卖原料” 的尴尬格局,源于多重历史与现实桎梏:
技术断代:苏联解体后,稀土深加工企业大量倒闭,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如今连基础分离工艺都存在短板,而中国用 30 多年才建成的稳定工艺体系,俄罗斯短期内难以复制;
设施滞后:优质矿床多分布在远东、西伯利亚等偏远地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开采成本比中国高 3-5 倍;
设备卡脖子:全球八成稀土分离设备产能集中在中国,西方制裁又堵死了高端设备进口通道,俄罗斯既买不到也造不出替代设备。
自主路线图的 “破局”:
押注西伯利亚,落子远东
普京此次下令推动的自主路线图,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瞄准短板的精准布局。从已披露的规划来看,俄罗斯的突围路径清晰地分为 “内部攻坚” 与 “外部借力” 两大方向。
在内部,西伯利亚被确立为稀土自主的核心阵地。俄罗斯计划打造 “安加拉 - 叶尼塞大区域关键金属深加工集群”,整合数十家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形成从勘探、开采到提纯的全链条生态。
外部布局则更显战略智慧。普京在下令推进稀土自主的同时,同步要求在俄中、俄朝接壤地区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这一举措表面是加强经贸往来,实则为稀土产业铺路 —— 既保障短期进口深加工产品的物流通道,也为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创造条件。
事实上,俄罗斯所谓的 “减少对中国依赖” 并非脱钩,米舒斯京 11 月初访华时,中俄已签署稀土技术交流备忘录,中国将为俄提供环保技术支持,双方还计划联合攻关新材料研发。这种 “原料换技术” 的互补模式,成为俄罗斯自主之路的重要缓冲。




新手指南
我是买家
我是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