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建系,水泥系等大企业明确表态将谨慎拿矿之后,地方国企成了2023年以来砂石骨料行业的“拿矿大户”。
据砂石骨料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全国各地约有13宗大中型砂石矿被地方国企竞得,涉及资源储量合计超24亿吨(242518.29万吨),年产能超1亿吨(10795万吨)。其中包括广东5宗、浙江2宗、江西2宗、安徽1宗、河南1宗、四川1宗、山东1宗。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这13宗矿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其中珠江流域有5宗,合计年产能超7000万吨(7435万吨);长江流域有6宗,合计年产能近2300万吨(2290万吨)。
从资源储量及年产能来看,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6月被云浮市弘源绿色建材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以22亿元底价竞得的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云初大窝塘矿区建筑糜棱岩矿,其以储量近8亿吨,年产能近2700万吨,位列地方国企竞得的矿权双项第一(储量及年产能均为最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地方国企之所以在今年加快布局砂石骨料行业,或与5月1日实施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新政分不开。随着新政(分期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的落地及实施,降低了砂石骨料行业入门门槛。与以往动辄十几亿及几十亿获矿成本相比,现如今,在新政的实施及引领下,企业获矿成本明显减轻。
从矿业权出让收益缴纳方式来看,这些大中型矿山中,江西柴桑区朗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分12期)、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芭蕉湾建筑用砂岩矿(分2期)、江西弋阳县大东山建筑用砂岩、玄武岩矿(分3期)、广东省武江区龙归镇红尾坑熔剂用灰岩矿(可申请分期)等均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