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行业,又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分叉口。
4月1日~5日,第十九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LNG 2019)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BP集团、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全球大型石油公司的高管齐聚,探讨了能源行业未来发展。
非常特别的是,几乎所有公司的代表在发言时都提到了“转型”话题。能源行业将迎来转型,石油公司要随之转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面对时代洪流,石油公司能顺利转型,拥有美好未来吗?
BP集团CEO戴德立(Bob Dudley)在接受石油Link访谈时表示,“很多人说,油气公司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没有办法从未来的发展当中受益。其实这并不合理,因为大型油气公司都会投资研发,我们会为未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油气行业面临双重挑战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一组最新能源数据,为油气行业又增添了些许紧张气氛。
据统计,2018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达到了2.3%,创造了10年来最高水平;同时,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增长了1.7%至330亿吨,创造历史新高。
能源需求增长和减少CO2排放量这一对矛盾愈发尖锐,无疑将令传统化石能源公司承受更大的转型压力。
能源行业向低碳转型,这一压力对化石能源行业的冲击已经有所显现,尤其对煤炭行业的冲击明显。
尽管2018年全球煤炭消费依旧增长,但消费量增长仅有0.7%,是需求增量最低的主要能源,且相关替代能源发展迅速。这意味着传统煤炭行业已很难再有增长空间。
而石油作为另外一种主要化石能源,未来发展也将因碳排放问题受到限制。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因此纷纷加速了转型之路。
“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在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三分之一左右,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实现大幅下降。”面对这一双重挑战,戴德立表示,“我们必须要进行转型,要有先进的生产,并且降低成本。”
因此,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在当下备受石油公司的热捧。不少石油公司都提出发展目标,未来要成为综合性能源公司,而非单纯的石油公司。
面对能源行业双重挑战,戴德立认为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要有先进的生产,并且降低成本。
石油公司转型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挑战重重,石油公司转型目前却拥有非常可行的路径,例如发展LNG业务。
发展LNG业务不仅能大幅促进碳减排,亦能够为石油公司带来可观的业务增长,且目前拥有十分成熟的技术。
戴德立表示,“在未来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将增长一倍以上,从4000亿立方米增至约90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2040年液化天然气交易量与美国和加拿大现在天然气年消费总量相当。”
天然气的整体需求量,预计也将得益于LNG产业发展出现强劲增长。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年版预测,到2040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增长50%。
由于LNG产业的发展,在近期,石油公司得以大幅度提高对天然气开采项目的投入。
以BP集团为例,其拟于2017-2021年期间投产的16个新项目中,有12个为天然气项目,而非石油。
在中国,天然气市场更是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据统计,天然气在中国的发电原料中所占份额只有3%左右,而在欧洲,这个数字为20%。
戴德立表示,BP集团目前和中石油正在探讨,合作开发位于澳大利亚的Browse天然气项目,该项目一旦获批,有望向中国出口天然气。
除了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之外,石油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业务,这引发了不少关注。例如BP集团在2017年投资了太阳能公司Lightsource,其业务已经从五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到了十个。
不过戴德立也提醒,对于新能源投资必须要有个平衡,“如果有人给我们100亿,说所有这些新能源都投一下,我们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不知道具体投到哪些方面才能够保证投资收益。”
“到2040年,主要的能源仍然是来自于油气的。” 戴德立告诉石油Link。
变革从未停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油气行业时刻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因为不确定性因素总是存在。
“人们会忘记我们能源行业变化得有多快。”戴德立表示,“25年之前,当人们发现了天然气的时候,他们非常地失望,因为他们想找的只是石油而不是天然气。但是现在天然气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公司是会不断地演变和改进的。”
而在近年来,页岩革命、LNG需求飙升、电动车快速增长、数字化发展之类的事件,无不在冲击着石油行业的传统观念。显然,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石油公司必须要能够快速应对变化,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未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科技进步,能源行业可能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石油公司在开展业务转型的同时,持续建设具备创新力的企业文化也显得十分必要。
戴德立告诉石油Link,“在油气行业中,你必须要不断保持观察的姿态,这其实也应该成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不应该是公司的CEO或者高管说我们要做什么,整个公司内部都需要有很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