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生态修复助推经济发展”典型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知道,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不仅能赢得百姓的“点赞”,也可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些地方将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发展农业,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一些地方依托修复后优美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修复助推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专栏,集中展示业内通过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矿区土地整治等让矿区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改变、给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收入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不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这些案例也为这一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今天推出长篇通讯,报道经过14年整治、完成了矿山生态修复并成功打造了国家5A级景区的山东威海华夏城。
威海华夏城航空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更让我觉得修山是正确的、值得的!”站在华夏城生态文化长廊的展板前,华夏集团董事长夏春亭显得很激动。
虽然已经过去了2个多月,但在中国矿业报社记者采访期间,他仍能回忆起习总书记在华夏城调研的每一个瞬间——“看到对比同一位置生态修复前后的照片后,我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欣喜。”“调研临结束的时候,我看总书记迟疑了几秒钟,仿佛在告诉我,做的这么好怎么也不一起合个影。”“他鼓励我要做得更好更大,把绿水青山做得更好,让周边的人受益更大。”
……
华夏城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始于2003年,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资本融合”的治理模式,由威海民营企业华夏集团先后投资44.3亿元,经过14年整治,完成了矿山生态修复并成功打造了国家5A级景区。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华夏城调研,对华夏集团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正是在这里,他强调,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只是缘于热爱这片土地
威海华夏城旧址威海龙山,位于威海市里口山系南端。
历史上,华夏城一带有长达50余年的露天开采史,采场高度一般在20米~40米,最高可达80米,坡度多50度以上,普遍稳定性差、危险性大。20世纪70年代后期,因城市建设需要,威海里口山成为采矿集中区。截至20世纪末,该采矿区共有采矿企业26家,采石场61个,其中龙山区域采石场达44个,累计占地面积3767亩,占整个城中山的72%。
矿业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但无节制的乱开乱采造成山体支离破碎,土地损毁、噪音不断、石渣乱洒、粉尘弥漫,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与周边山海相映、生气盎然、秀美如画的市容市貌形成刺目的反差,极大地降低了城区地质地貌景观质量,成为威海市靓丽容颜中遮掩不住的顽癣。老百姓甚至戏言所在的环翠区变成了“环翠坑”。此外,长期开采还在山坡和沟谷中遗留了大量渣石,在汛期还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为保护绿水青山,威海市委市政府自本世纪初就把采石场关停和修复放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把矿政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山体保护上来,对全市范围内的采石场进行整合关停,对“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采石场实施关停。“龙山区域内的所有采石场均在关停范围内。”威海市国土资源局环翠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时还出台了相关政策组织引导企业、社会参入关停矿山修复。
看到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采石场,看到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夏春亭更是坐不住了。
2003年,时任华夏集团总经理的他,响应威海市生态立市、荒山绿化的号召,从挖山打水泥管,转而填坑栽树、造林绿化,开始了长达10余年倾尽全力造福桑梓的修复历程。
“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自己有能力也有义务把家乡的山修一修。”回想起当初的决定,“大嗓门”的夏春亭清楚的记得,那年他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对于修山,第一想法就是把自己多年挣的钱回报社会。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华夏集团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威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矿山,组织金融、国土、住建、规划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华夏困难。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带领华夏集团和国土、规划等部门负责人专程到浙江、福建等矿山修复较好的省份学习先进经验。当地国土资源局聘请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华夏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行专项调查。
可贵的是十余年的坚持
不过让夏春亭没有想到的是,“修个山”会这么“麻烦”。
首先是缺水。威海市全年大多数时间的降雨量非常少,面对龙山矿坑最高断面107米,堆积矿渣矿粉达40多米的现实情况,无法采用挂网喷泥的措施,只能选择难度和繁复度最大的拉土回填方式。
而这又带来了“在山缺土”的现实问题。夏春亭向中国矿业报社记者透露,修复矿山的土很多都从5千米外专门拉过来。同时,每填一个矿坑,运输车都需盘行而上。一座仅有150米高的山路,工程车需盘9道弯才能将土送到山顶。
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拦住这位“愚公”——有些山沟周围的山体均被开采,山谷渣石成堆,他因地制宜将其建成水库,利用水面进行遮掩作美化。有些采石场,因双面开采导致山体几乎被打透无法修复,他将其规划为隧道,隧道上面覆土绿化,隧道下面通车行人。
数据显示,在整个项目生态治理期间,他们动用了130多辆工程车,共运输土5692.67万立方米;修复矿坑44个,建造大小水库35个,取平一座800多米约1530万立方的山岭;栽种各类绿化树木1127万株;共建设了4条隧道,总长度达405米。
让夏春亭也没有想到的是,“修个山”会花这么多钱。
“当时我想,修个山能花多少钱,后来修着修着投入就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投入了44.3亿元。”夏春亭苦笑着说,“政府投入5.35亿元。我把原来挣的钱也投进去了,后面没挣的钱也提前投进去了,还贷款13亿元。”
不过让夏春亭欣慰的是:“总书记这次来了也十分关心投资的问题,当知道这些情况后直夸 ‘了不起’。”
在夏春亭看来,当时最让他感受到压力的是家人和单位职工的反对。
“当时职工都说,人家是靠山吃山,都赚了钱走了,你倒好,花钱去给人家治理。治理初期,这边在花钱修复,那边却还在开矿卖钱。”说到这里,夏春亭的声音逐渐变小了,因为在当时,妻子和孩子也是一片反对声。
“当时我没有办法给他们做太多解释。”依旧是“大嗓门”、依旧是自豪的表情。采访中,夏春亭幸福的表情溢于言表:“现在总书记都肯定了,大家都没的说了。直到第二天清晨,我媳妇还把我推醒问,这是真的吗?”
最是一种情怀让人感动
如今,在这片曾经的废墟上,一座“环保生态城”崛地而起:山环水抱之中,绿树葱葱,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龙腾凤舞的中国元素点缀其间,到处鸟语花香、郁郁葱葱;曾经采石的“九道湾”变成了“九曲情人街”,堆放碎石、废渣的山谷变成了龙湖;巨大的矿坑变成了胶东民俗馆、《神游传奇》剧场……
景区深处,30余处湖泊星罗棋布,20多处景观顺势绵延,古建筑集南北之精华,新场馆融现代之科技。青山、碧水、蓝天、白云是华夏城辽阔深远的背景;建筑、文化、民俗、演艺是华夏城最引人入胜的元素,一座建在矿坑废墟上的中国环保生态城已经悄然崛起。
要知道,被世界休闲组织评为首批四个世界休闲创新奖的加拿大布查特花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占地180亩,历时100多年。而威海华夏城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面积是它的5倍多,修复矿坑是它的20倍,所用时间只有它的1/10。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华夏集团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富民兴业相结合,以打造“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建成了集展示华夏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威海华夏城景区,该景区规划面积24420亩,合16.28平方千米。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景区内景点各具特色,有最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有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矿坑上面覆土绿化、矿坑下面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威海人民防空防灾教育馆,有依照矿坑地势而建的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世界独一无二的三面圣水观音,以及杂技、马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演出。其中,最核心、最具特色的国内首个360度旋转行走式的室外演艺《神游传奇》秀,集中展现了华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传承与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被称为“会跑的实景演艺”,开创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实景演艺先河。届时,游客可乘坐会跑的移动式看台欣赏水、陆、空全方位的跨时空精彩演艺。该剧场获得舞台设备等7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景区先后入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主题公园”,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并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甘做“愚公”的回报是丰厚的。2017年,华夏城接待游客200.2万人次,收入达到1.9亿元。数据显示,周边13个村,近五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8%。2017年,华夏城带动村民就业上千人,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支撑。
山青了,水绿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图景日渐丰盈。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他们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富民兴业相结合,建成了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华夏城。同时,深刻汲取中华文化精髓,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
“正是‘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找到了发展的强劲脉搏。”夏春亭向记者介绍,2015年,总投资13亿元的华夏文旅厦门老院子对外试营业,以勇闯南洋为主题的《闽南传奇》同步开启,全视角展示了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紧接着,他们又在西安布设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驼铃传奇》。今年5月,《驼铃传奇》在西安预演,大获好评。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成都做一个《蜀道传奇》,在南京做一个《金陵传奇》。”63岁的夏春亭仍然踌躇满志,“我们将继续抓好生态修复,打造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之前人生的1/5献给了这里,今后的人生也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