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施绿色勘查标准后,由于实行标准化施工,将对广西整个地勘行业的人才、技术装备以及工作手段等提出更高要求。这样一来,相关的勘查参数、规范要求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地质勘查是广西整个矿业的基础和上游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勘查将直接影响着广西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大局。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期间,再次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广西提出了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要求,这也是对广西绿色勘查提出的新要求。
施工人员在清理钻孔附近的油泥
整一年后,广西着手启动绿色勘查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广西实际的绿色找矿新模式。那么,在推进绿色找矿勘查试点工作过程中,广西地勘部门遇到了哪些问题,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形成“广西标准”后,何时在全区复制推广应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启动绿色勘查,5个勘查项目被列入先行试点
2018年5月10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勘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广西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广西横县古楼矿区铅锌铜银矿普查”等5个项目作为全区2018年绿色勘查试点项目。这也是广西首次在地质勘查项目中开展绿色勘查试点工作,2019年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直至财政出资项目全部实施绿色勘查,最终带动商业资金项目实施绿色勘查。
同一天,广西国土资源厅向全区各市、县国土资源局,以及相关地质勘查单位印发《2019年度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做好2019年度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项工作,所有的立项勘查项目均要求实施“绿色勘查”。
广西国土资源厅在《2019年度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立项指南》的指导思想中明确规定,要按照“三调整一进军”总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生态保护红线,深化绿色勘查,为“十三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扶贫攻坚提供资源保障。而“项目立项”原则更加突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即申报项目需符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准入要求及各类自然保护区规划,勘查方法和技术手段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广西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处长李玉权说,推进绿色勘查开发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绿色勘查项目试点,结合广西地质勘查工作实际,建立符合全区实际的绿色勘查试行标准,探索绿色勘查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及技术标准,最终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向全区推广应用,为建设“美丽广西”做出更大贡献。
绿色勘查施工方案诞生,以生态保护为先
“广西横县古楼矿区铅锌铜银矿普查”项目作为2018年5个绿色勘查试点项目之一,由广西第四地质队实施勘查。
2018年6月12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处长李玉权率检查组到横县,就该项目开展绿色勘查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在绿色勘查施工方案汇报会上,施工方向检查组提交了《广西横县古楼矿区铅锌铜银矿普查绿色勘查实施方案》。广西国土资源厅矿产勘查办公室高级工程师赖润宁说,这份实施方案可以说是广西首部绿色勘查实施的探索方案。
广西第四地质队总工程师乐兴文说,按照相关要求,整个项目在进行绿色勘查实施前,地质队就派出精兵强将对勘查区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等进行实地调查,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编制绿色勘查实施方案。绿色勘查实施方案须体现勘查活动中节能、减排、环保、恢复、和谐等相关工作内容和要求,并将绿色勘查工作的组织管理、预防控制和恢复治理的技术措施方案进行分解和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修路、槽探、钻探等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大。”乐兴文说,“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地质人员在开展槽探作业时,一般采用人工挖掘,施工时效快,现场一般不布置临建设施。”
该地质队项目负责人谭尚亚说,他们对钻探工作的绿色勘查要求是,钻探施工场地必须按照现场施工设备、附属设施安装、施工操作、钻进液循环系统、材料物资存放、临建房屋等施工需要,依据现场地形条件进行分区布置,以满足安全文明施工为原则,严格控制场平面积。同时加强对循环液的现场使用管理,做好施工中防渗、护壁及净化处理,预防浆液使用过程中造成地面及地下污染。
工程完工后,施工人员在离场前,要把整个项目区里的废料、垃圾清理带走,并对水池、废浆液池等进行清理回填,尽可能恢复原地貌及植被。
由于地质队的项目办公及住房属于租用横县镇龙镇居民的楼房,地质队要求驻地建设必须规范整齐,施工作业、材料存放区与办公、生活区应划分清晰,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宿舍、办公用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项目驻地要保持清洁卫生,设置卫生垃圾桶,垃圾集中存放,定期清运或处置。职工必须遵纪守法,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促进矿地和谐。
非试点勘查项目,按绿色勘查总体要求勘查
6月13日,笔者随同广西野外验收专家组到玉林市兴业县石人岭矿区钼锑镍矿普查矿区进行野外验收。
“待专家野外验收结束后,我们会立即对探槽进行回填,还原地形最初的样子,然后种上杂木。”广西第六地质队总工程师李春平说。
在钻探作业区,笔者看到,钻孔口已用水泥封住,整个工作区的杂物基本清理干净,相关人员正在铲除钻孔附近的少量油泥,并把油泥装进编织袋运走。
“在开展钻探作业时都会产生油污,这些油污主要来自于设备维修、钻机润滑油以及柴油发动机的柴油等。在安装设备施工前,工人先铺设防渗土工布,以预防施工油料、油污及浆液泄漏污染。”李春平说,“完工后,我们会及时把这些油污清理运走,不会污染地表。”
据介绍,早在1年前,石人岭钼锑镍勘查区项目就已经实施找矿勘查,虽然该项目未被列入绿色勘查试点项目,但是广西第六地质队也基本上都能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
李玉权说,自从实施绿色勘查项目试点后,广西国土资源厅对全区地质勘查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绿色勘查意识,对于没有被列入绿色勘查试点的勘查项目,地勘单位也要自觉按照绿色勘查的总体要求,在开展找矿勘查工作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广西标准”呼之欲出,将成为全区绿色勘查新模式
为切实推进全区绿色勘查工作进程和为开展绿色勘查工作提供实施依据,从2017年开始,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借鉴甘肃、云南和贵州等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实施绿色勘查试点工作和广泛征求全区地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于近期起草了《广西国土资源厅绿色勘查工作措施及标准》。
在这份草案中,广西国土资源厅分别从道路施工及行车运输、项目组驻地生产生活区、测量工作施工过程、坑道施工过程、钻探施工过程、物探化探工作施工过程、浅井施工过程、槽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标准,以及勘查完成后的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及标准等9大方面,对绿色勘查工作进行了规范性的标准和要求。
比如,对道路施工及行车运输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标准,草案要求勘查区施工道路应统筹规划,在满足项目勘查各施工区、工程点基本需求的同时,应兼顾项目各勘查阶段施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现有公路、村道、居民区通道及农耕道等,尽量不新修车辆运输道路。对于确因工作需要而又无道路时,应根据自然条件及安全文明、环境保护等管理要求进行规划布置,尽可能选择无植被或植被稀疏的地带行走,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树木及植被的破坏。
此外,对于挖填形成的边坡及土石堆场边坡,必须要做好支护或拦挡,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减少土石压占面积;勘查工作全面完成后,对不适合继续使用的道路,应进行回填,对于可移植的树木,应在原地重新植入,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地段进行补种,以尽可能恢复植被原貌。
草案对物、化探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要求,一是物、化探施工点场地选择,以满足施工设备、仪器的安装及操作为主,其主要设备、仪器的安装操作位置应选择在空旷区域,各探测点及取样施工点应尽量选择在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位置,并控制场地面积,减少对土地、植被的破坏程度。二是物探工作应以达到地质目的为主,尽可能采用轻型物探施工,以避免采用重型物探方法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和影响。三是施工油料及有害物质存储的地面应铺设防渗土工布,以预防油料、有害化学物质等发生滴漏、泼洒现象,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四是物探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施工震动、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五是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推进洛阳铲的应用,减少对植被及土壤层的影响。
“广西标准”有望明年推行,相关配套改革方案亟待同步进行
“目前,厅层面从39个勘查项目中抽出5个勘查项目作为绿色勘查项目试点,从中总结出具有广西特色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标准,作为广西推行绿色勘查的标准。”李玉权说,“争取在2019年上半年在全区推行‘广西标准’。”
据介绍,广西实施绿色勘查标准后,由于实行标准化施工,将对广西整个地勘行业的人才、技术装备以及工作手段等提出更高要求。这样一来,相关的勘查参数、规范要求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处处长杨志强说,通过开展绿色勘查试点,总结一套适合广西的地方规程和标准,届时所有的勘查手段都会发生变化,涉及的经费预算也会相应增加,此举将极大地促进生态保护,达到“双赢”的社会效果。
广西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绿色勘查技术专家田凤鸣表示,推行绿色勘查是一项复杂的国土系统工程,要做好绿色勘查工作,首先要制定好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勘查标准和规范,相关的绿色勘查监督手段和措施、绿色勘查隐患排查治理、绿色勘查经费投入与使用、绿色勘查验收等一系列改革和配套方案也要同步进行。
广西全面践行绿色找矿新理念,推行探索创建绿色地质找矿新模式,重视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制度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绿色勘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正走出一条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打通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