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获悉,由该院实施的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勘查项目,在豫西南地区探获到一个厚度大、品位富的特大型层控型石墨矿床,探获石墨资源量1298万余吨,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为目前河南省石墨资源量最大的矿床,实现了豫西南地区石墨矿找矿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石墨作为其支柱的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突破地域、思维、理论等瓶颈制约,牢牢把握政策、市场导向,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扎实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找矿强院,抓住石墨这一战略性新兴矿产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勘查力度。
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为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在前期矿调工作中发现并投入一定工作量,于2014年成功申报的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普查项目通过2015年~2017年详细工作,完成了1∶1万地质测量7.02平方千米,1∶2000勘探线剖面测量3.05千米,槽探1592立方米,钻探1000米,采集、测试各类样品近千件,共计投入约400万元。
通过工作,该院查明其中主要矿体分布在矿区中部,走向近东西,两端延出矿区外,长度为2000米,倾向北北西-北东,埋深0~219米间。矿石单样固定碳含量最高18.82%,平均8.90%,矿石类型为石墨斜长片麻岩型,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
在勘查过程中,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使该项目实现了快速评价的目的,采取的优选找矿方法组合对今后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技术人员充分运用了“3S”技术手段,大量收集和研究了该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性能、物化探等多方面的资料,提高了该区的研究程度,2017年12月,该院提交了《河南省淅川县下大扒石墨矿普查报告》,2018年4月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获得备案。探获资源量1298万余吨,达特大型规模。
经专家认定,这一找矿成果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矿产找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