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地矿局迎来建局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来,江苏地矿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拼搏前行,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先行性、基础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全面回顾一个甲子中江苏地矿事业所经历的沧桑岁月、奋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光辉业绩,不断弘扬“三光荣”优良传统,更好地践行新时代江苏地矿精神,进一步彰显地矿职工先行风范、时代风采、文明风貌,不断推动江苏地矿事业行稳致远,建设和谐地矿、幸福地矿,江苏省地矿局组织开展了征文活动,收到大量来自各个岗位地矿工作者的文学作品。从本期起,“我与江苏地矿六十年征文”栏目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六十年风雨洗礼,不变的是我们的承诺。
六十年沧桑巨变,不改的是我们的初衷。
六十年慷慨激昂,不悔的是我们的誓言。
六十年同舟共济,不忘的是我们的责任。
六十年锐意进取,不失的是我们的意气。
1
我
候鸟飞向了南方,
秋过也,
冬天了。
我来自秦岭,
却在江南扎了根。
我也似候鸟,
但飞行的方向却恰恰相反。
树有轮,
一年而复增一圈;
人有龄,
一年而复增一岁。
六十年是一个甲子,
六十年是一个轮回,
六十年是一个回顾,
六十年是一次总结。
六十年更是一种期盼。
江苏地矿因矿而生,
六十年栉风沐雨,
六十年锐意进取,
我很荣幸,
加入了江苏地矿这个大家庭。
叮铃铃,叮铃铃,
还记得十年前清脆的铃声,
递上了我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接过那一刻,
我便知道,
此生我与地矿不会分离。
即使面临考研的再抉择,
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投入了地矿的怀抱。
人人都言地矿苦,
家家都说地矿累。
我只知,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累不累问问革命老前辈。
临近毕业,
身边同学出现了动摇,
他们或去了地产,
或去了金融,
愿意继续干地矿的少了,
愿意守护初衷的少了。
但我没变。
2
江苏地矿
我来了。
三年多,
我从一个稚嫩小伙,
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大叔”,
也从孑然一身,
变成了丈夫、父亲。
我成长了,
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三年多的时间,
强化技术,
锻炼能力,
每一天,每一次,
都有很大的进步。
我走遍了常州的角角落落,
甚至还有无锡、宜兴的许多地方。
我成长了,
不光光是年龄的增长,
而是由内到外的蜕变。
这一切,
都源于江苏地矿,
既为我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也为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江苏地矿,
六十年会改变很多事情,
我党越来越伟大,
祖国越来越强大,
社会越来越进步,
人民越来越幸福。
改革开放走向历史新时期,
社会主义迈向时代新征程。
江苏地矿也是历久弥新,
焕发出更加青春的活力。
大地承载万物,
天地方寸之间又总是变幻万千。
大地时而沉稳,
时而顽皮。
掌握地质规律,
就是熟悉大地脾气。
矿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无论经济建设,
还是国防军工,
都离不开矿。
找矿难,
开矿苦,
为地质矿产事业奉献一生更需足够勇气,
恰巧江苏地矿人人都有这种勇气。
经济发展,时代进步,
从地质资源,
到工程建设,
江苏地矿一如江苏经济发展,
在转变。
六十年风雨洗礼,
江苏地矿,
走出江苏,
走向世界。
多元化,
多角度,
多方位,
多领域。
3
薪尽火传
再长的蜡烛也有燃尽的一天,
但薪尽火传,
火焰的精神却永不熄灭。
十九大春风,
为江苏地矿送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十九大精神,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为人民服务,
坚持改革开放。
江苏地矿,
不忘传统,
不忘初心,
永远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十九大喜送春风,社会主义新征程。
江苏地矿谋发展,经济建设再飞腾。
人民嘱托不能忘,六十甲子新一轮。
秋去冬来春近也,地矿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