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惑人心,单日狂飙6000元!相关矿企加速“跑马圈地”
2025-11-28 10:04 来源:矿业界 编辑:矿材网

2025年以来,钴价一路飙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从年初的16.9万元/吨到如今逼近40万元/吨大关,钴价一路扶摇直上。进入11月,钴价的上涨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强劲。11月10日,长江现货1# 钴均价单日暴涨6000元,报收396000元/吨。截至11月26日,长江现货1# 钴现货报价为区间价396000~408000元/吨,均价402000元/吨,持续在40万元/吨大关附近高位运行。

       此番钴价持续走强,背后是供需基本面的根本性转变。

01 供应端收紧与需求端扩张共振

       今年以来,受供给端政策性收缩与需求端韧性增长的双重驱动,全球钴市场供需格局显著改善,钴价触底回升。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国内钴价显著上涨,主要源于全球最大钴供应国刚果(金)自2月起实施钴产品临时出口禁令并多次延期,导致全球钴供应明显收紧。

       据USGS数据,2024年全球钴矿产量29.0万吨,其中刚果(金)产量22.0万吨,占比76%,为全球第一大钴矿供应国。自2025年2月起,刚果(金)实施了为期四个月的钴出口禁令,并于6月再次延长至9月,有机构预测,该国禁令已导致全球钴供应缩减约20万吨,占年需求量的40%。10月,该国又用配额制度替代了出口禁令,矿企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被允许出口至多18125吨钴。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对钴的需求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钴价走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10月份国内多家车企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比亚迪10月销量达44.17万辆,创年内新高;零跑10月交付量达70289辆,刷新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蔚来、小鹏汽车亦创出各自单月历史新高。这些热销车型,尤其是搭载三元锂电池的高端车型对长续航的刚性需求,为钴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强劲支撑。此外,消费类电子电池也是钴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放眼未来,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持续发展,5G、6G、AI、物联网、卫星通信等各类新技术的持续商业化应用,钴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据阿格斯新闻(Argus News)报道,美国国防部计划于近日重新发布招标公告,拟采购价值高达5亿美元的钴产品,这一举动也为钴价提供了额外支撑。

       面对如火如荼的钴市场,机构们纷纷发布乐观预测。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钴价或在2025—2027年迎来周期性上行机会。“从平衡表来看,2026年、2027年钴供需关系大概率延续短缺状态,”研报进一步指出,“钴价未来两年有望迎来持续的上涨,价格中枢或在35万元/吨以上”。

       华西证券研究员同样持积极看法,其在研报中表示,预计未来2年伴随着社会库存的逐步耗尽,以及当年存在的供需缺口,钴供给将随着时间迁移愈来愈紧张,未来国内钴原料供应或将长期处于结构性偏紧状态,钴价仍存进一步上涨空间。

02 相关矿企多措并举保障资源安全

       钴价持续上涨,使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手握资源的企业成为最大受益方。前者上半年净利润达86.71亿元,同比大增60.07%;后者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创历史同期新高。亮眼的业绩也激励着相关企业全力巩固和扩大其资源优势。

       在战略层面,各企业依据自身定位,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华友钴业和盛屯矿业等手握资源的矿企通过直接在钴资源富集地建厂来保障供给。其中,华友钴业在印尼建设镍钴项目,使其原料自供率达到70%以上;盛屯矿业则在刚果(金)运营卡隆威矿山,并配套建设冶炼厂,形成了高效的“矿山—粗炼—电解”闭环,极大提升了原料保障率。

       对于并非直接拥有矿山的企业,与可靠的供应商结成联盟是关键策略。厦钨新能与回收巨头格林美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协议,锁定了高达45万吨的各类电池原料,其中明确包含氯化钴等钴盐产品,为产能扩张备足“粮草”。

       面对原生钴供应的不确定性,废旧电池中的钴等“城市矿山”资源是破解资源困境的一把钥匙。作为动力电池回收的龙头,格林美表示,在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回收的钴资源超过6000吨。这些来自消费后的再生钴,有效对冲了刚果(金)出口禁令带来的供应风险。

       除了在主营领域深耕,领先企业也通过纵向延伸和前瞻性技术布局,以捕捉未来的增长点。厦钨新能近期宣布斥巨资布局,一方面加码车用高性能电池材料产能,另一方面也投资氢能材料项目,积极布局氢能这一新兴赛道。中伟股份的策略是强化其在核心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它凭借在四氧化三钴领域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和领先的技术,与下游客户形成了强绑定,能更好地将钴原料涨价的成本传导下去。

       这场由资源端引发的变局,正从多方面重塑行业:一方面,钴价上涨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分化影响,考验着各环节的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它也倒逼出在龙头企业主导下的协同发展新局面。与此同时,钴行业的技术路线也在压力下加速分化与整合。这些力量交织在一起,长远来看,或将共同推动行业需求格局产生深刻变革。


上一篇:我国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量大幅激活

下一篇:月背月壤为啥更粘?29万月壤颗粒扫描揭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