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召开的“电解槽行业自律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隆基氢能、阳光氢能、青骐骥、派瑞氢能、国鸿氢能等44家氢能企业联合签署了《中国电解槽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十项内容,直指当前电解槽市场“内卷”乱象。 这一行业自发行动,标志着我国电解槽行业已形成遏制恶性竞争、推动规范发展的集体共识。 集体倡议 这场以“拒绝内卷·共建生态·迈向真实市场化”为主题的研讨会,汇聚了40余家电解槽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项目业主、检测认证机构等120余位行业代表。 针对电解槽市场的内卷式竞争以及种种混乱现象,《倡议书》提出十项核心行动倡议: 1避免放卫星的项目规划,鼓吹行业虚假繁荣 2避免因正常项目取消而盲目悲观唱衰行业发展 3避免对设备核心性能指标的盲目鼓吹 4避免低于成本的低价竞争 5避免行业市占率、发货量等排名乱象 6强化技术创新,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7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 8理性看待政策支持,避免依赖补贴生存 9加强行业交流,共同培育市场 10规范海外市场经营,维护中国品牌形象 关于价格方面强调,恶性价格战损害行业利润,削弱研发投入能力,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应倡导合理利润空间下的良性竞争。 国内真正有量产、有资质参与央、国企项目竞标的电解槽企业不超过50家。截至目前已有44家参与倡议,占比接近90%,遏制“内卷”,回归价值,成为行业上下的共同呼声。 内卷困局 出现低价竞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技术进步、规模化制造导致的产品正常降价。近年来,国内碱性电解槽及核心材料部件的技术持续进步,市场需求逐步扩大,规模化制造能力提高,推动了产品价格的下降。 二是绿氢浪潮下电解槽企业激增,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赔本抢订单,也在倒逼电解槽价格走低。 据公开招标数据,2021年至2024年,中国碱性电解槽市场中标平均价已由1000万元/套降至650万元/套。 今年,行业价格厮杀更为激烈。 11月7日,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化工项目水电解槽/碱性电解水制氢1000-1500标方评标结果公示,隆基氢能、三一氢能和华电科工3家供应商入围,投标价折合单价在254万-285万元/套,已较去年中标平均价跌去约60%,较2021年跌超七成。 当前1000Nm3/h(标方)碱性电解槽设备平均成本达300万元至350万元/套(不含分离纯化、电源及研发经营成本),这意味着部分中标价格已低于成本线。 面对国内激烈的价格战,部分电解槽企业选择专攻海外市场,然而国内的低价竞标对海外业务已经产生了影响,部分海外业主要求参照国内低价报价,若任其发展,氢能海外蓝海或将沦为红海。 根据中信建投的研报,今年1-5月国内电解槽企业累计订单1063.35MW,同比增加233%。 然而,在惨烈的价格战下,订单的增长并未同步带来技术迭代与质量提升,利润的稀薄迫使企业压缩研发与验证成本,导致行业陷入“增量不增质”的怪圈。 行业自救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内卷式”恶性竞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配置与价格信号,成为企业创新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阻碍。 今年10月15日起,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靶向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当前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已进入深水区,电解槽领域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以及设备寿命、能耗控制等核心指标,仍有较大突破空间。报告建议通过跨领域联合攻关、强化知识产权布局等方式,构建技术创新长效机制,这与《倡议书》中“强化技术创新”的导向高度契合。 现阶段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现象。市场容量有限,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竞争加剧。然而,这种竞争方式并非长久之计。 这不仅仅是一场行业自救,更是为中国氢能产业奠定健康发展基础的关键一步。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行业自律与政策引导的双重合力。唯有摒弃内卷,回归技术本质,中国氢能装备产业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尊重与市场。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44家氢企联署反内卷!行业自救序幕拉开
2025-11-26 10:46
来源:河北省氢能学会
编辑:矿材网
最新行情资讯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
2025-11-26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热门百科




新手指南
我是买家
我是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