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矿机会来了?刚果钴配额风暴:全球四分之三供应被砍半
2025-09-23 08:41 来源:薪视角 编辑:矿材网

当新能源车企还在为电池成本焦虑时,刚果()的一纸公文让全球钴市场彻底沸腾。10 月 15 日起,这个掌控全球 76% 钴产量的非洲国家,将用年度 9.66 万吨的出口配额取代此前的出口禁令 —— 这个数字还不到其 2024 年实际产量 22 万吨的一半。这就相当于全球钴水龙头被猛地关小了一半,而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里都离不开这种关键金属。这场供应风暴会让钴价一飞冲天吗?上市公司的业绩又将迎来怎样的分化?咱们用最新数据算清楚这笔账。

一、配额制比禁令更狠?供应缺口堪比 300 万辆电动车需求

很多人以为从禁令到配额是放松管制,其实恰恰相反。刚果(金)这次玩的是更精准的 "饥饿营销",表面上解除禁令,实际供应砍得更狠。2024 年该国生产了 22 万吨钴,全球消耗了约 29 万吨,今年如果真按 9.66 万吨的配额出口,意味着全球一下子少了 12 万多吨供应 —— 这相当于 3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钴需求量。

更关键的是,配额制比禁令更具持续性。今年 2 月以来的禁令让钴价从 16.9 万元 / 吨涨到 27.5 万元 / 吨,涨幅 62.7%,但市场总想着禁令总有解除的一天。而配额制明确了长期供应上限,就像告诉市场 "未来几年就这么多货",这种预期会彻底改变市场的定价逻辑。洛阳钼业董事长在业绩说明会上直言:"资源国对关键金属的管制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不是短期行为"。

但刚果(金)自己也有苦衷。作为 "坐在钴矿上的国家",它长期忍受着原材料低价出口的局面,钴矿加工利润大部分被外国企业赚走。现在通过配额控制出口量,本质是想掌握定价权。就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限产推高油价一样,刚果(金)要做 "钴版 OPEC"。这种策略似乎已经见效,从年初到现在,钴价已经创下了九年多来的最大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刚果(金)的钴矿有一半以上由中资企业运营,洛阳钼业一家就贡献了全球 40% 的产量。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配额分配中可能占据优势,但即便如此,12 万吨的供应缺口依然难以填补,印尼等其他产区全年仅能增产 2-3 万吨,远水解不了近渴。

二、钴价周期反转:从 "白菜价" 到 "黄金价" 只用了 9 个月

如果你关注过钴价,就会发现它的脾气比 "过山车" 还刺激。2024 年底钴价跌到九年低点时,很多矿企都在亏本卖,有冶炼厂甚至停掉了一半产能。但从今年 2 月刚果(金)首次宣布禁令开始,钴价就像坐上了火箭,9 个月时间从 16.9 万涨到 27.5 万,现在还看不到刹车的迹象。

当前钴价正处于典型的周期反转阶段。过去三年,因为担心磷酸铁锂电池替代和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钴价一直低迷,导致矿山投资不足。USGS 数据显示,2022-2024 年全球钴矿产能几乎没有增长,这为今年的价格暴涨埋下了伏笔。而刚果(金)的配额制又给这个上升周期添了把火。

机构预测更惊人。华泰证券认为钴价中枢将在 2026-2027 年达到 35 万元 / 吨以上,这意味着现在的 27.5 万可能还只是半山腰。但要注意,钴价上涨有个 "甜蜜点",一旦超过 30 万元 / 吨,下游电池厂就会加速转向无钴或低钴技术。去年某头部电池企业的 "无钴电池" 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80%,就是在为高价钴做准备。

库存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国内钴库存从年初的 4.2 万吨降到现在的不足 2 万吨,按当前消耗速度,年底可能出现断供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很多电池厂宁愿高价拿货,也要保证生产。某新能源车企采购总监透露:"现在是现金排队等钴,以前是供应商求着我们买,这周期变得也太快了"。

三、产业链大洗牌:有人躺赚有人停产,差距就在这两点

钴价暴涨对产业链的影响,简直是 "几家欢喜几家愁"。上游有矿的企业数钱到手软,下游没矿的冶炼厂却可能面临停产。这种分化在上市公司业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洛阳钼业绝对是最大赢家。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它在刚果(金)控制着全球 40% 的钴产量。今年上半年净利润 86.71 亿元,同比增长 60.07%,钴价上涨功不可没。更关键的是,作为当地最大生产商,它在配额分配中肯定占优势,相当于拿到了涨价的 "船票"。

华友钴业这类 "矿冶一体化" 企业也表现不错。它在刚果(金)有自己的矿山和冶炼厂,既能享受矿价上涨收益,又能通过冶炼环节消化部分成本。但纯冶炼企业就惨了,某上市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从 15% 降到 8%,因为原材料涨价根本来不及传导到下游。

最难受的是中小冶炼厂。上海钢联数据显示,已有 15% 的中小钴冶炼企业因为缺料停产。这些企业没有长期供货协议,在市场上高价抢不到货,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这就是为什么说在资源管制时代,"有矿" 比 "会炼" 更重要。

下游电池厂则开始玩 "技术避险"。宁德时代的 M3P 电池钴用量减少 50%,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在降低钴依赖。但短期内还绕不开,三元锂电池在高端车型中仍占 70% 份额,这意味着电池厂只能被动接受高价钴,最终可能传导到车价上。

四、普通人怎么看?三招识别真受益公司

面对钴价上涨的行情,普通投资者很容易踩坑。不是所有带 "钴" 字的股票都能涨,关键要看这三点:

一看矿山在哪里。刚果(金)本土有矿的企业最受益,比如洛阳钼业直接拥有当地最大矿山;而只在国内搞冶炼的企业,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查公司年报时要特别注意 "境外矿产资源" 栏目,看清楚在刚果(金)的产能有多少。

二看长单比例。华友钴业这类企业和宁德时代等大客户签了长期协议,价格随行就市但供应稳定;而依赖现货采购的企业,成本波动会非常剧烈。长单比例超过 60% 的企业,业绩会更稳定。

三看回收业务。格林美等企业通过回收旧电池获取钴,这部分成本不受矿产价格影响。随着退役电池增多,回收钴占比已从 5% 提升到 12%,未来可能成为重要补充。

还要警惕两种公司:一是 "蹭热点" 的,主营业务不是钴却在公告里反复提;二是高负债扩产的,钴价如果回调,这些企业会最先受伤。最简单的办法是看 "钴业务营收占比",低于 20% 的公司很难真正受益于涨价。

结尾:电池战争进入 "资源为王" 时代

刚果(金)的配额制给全球新能源产业敲响了警钟:电池战争早已不是技术竞争,而是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当钴价一年涨 60%,当 300 万辆电动车的钴需求面临缺口,我们才意识到 "无钴化" 有多难。

最新的趋势是电池厂开始 "挖矿"。宁德时代斥资 25 亿元入股非洲钴矿,比亚迪在印尼布局镍钴矿,这种 "向上游要安全" 的策略会成为行业常态。与此同时,钴回收产业也在加速崛起,预计 2027 年回收钴将满足 20% 的需求,这可能是破解资源困局的关键。


上一篇:7人盗矿遇险4人被砸身亡!调查报告公布:建议对副县长等多人问责

下一篇:广东省地质局韶关中心万侯多金属矿勘查项目取得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