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建工集团破产,谁来偿还债权人上亿元的借款?
2025-09-09 11:14 来源:长沙日报、全国破产重组网 编辑:矿材网

 近日,曾被视为长沙建筑行业王牌国企的长沙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宣布破产,遗留巨额债务。债权人称,建工集团逃废债务达5.2亿元,含税款、社保款3600多万,严重损害了债权人权益,也对政府形象和当地招商引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该集团曾向员工及外部人士集资用于工程项目垫资等,却因管理不善资链断裂,众多债权人权益无法保障,即便通过法律维权也难以追回资金。2022年,长沙市中院受理其破产案并开展清算,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时,173户债权人申报超8.5亿元债权,确认5.13亿元,但仍有冯某强等八位债权人约1.33亿元债务未清偿,债权人呼吁政府协助收回应收款。


千库网_违约危机衰退和破产概念经济债务概念3d渲染_背景编号7680133.png


 长沙建工集团破产再敲响建筑行业警钟!


 据了解,自2021下半年,受经济下行、房地产新政,特别是恒大等知名开发商破产事件的影响,整个建筑行业都遭受了严重冲击。近几年,建筑行业整体面临“甲方没钱支付工程款、项目减少、竞争加剧”的困境。


 相关报道指出,长沙建工集团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其“管理经营不善”,并且“与部分实际施工人串通,转移工程款”,导致多名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保障。在当前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长沙建工集团的破产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截止2025上半年,已有近6000家建筑企业宣布破产重组,央企、国企、民企成批倒下。随着下游建筑企业破产、倒闭事件的频繁发生,混凝土、水泥企业以及砂石企业等上下游产业链都深受影响,不少企业都面临生存困境。


超百名债权人指控建工集团“逃废债务” 
金额高达4.85亿元!


 长沙建工集团破产事件再次警示,建筑行业的高杠杆运营模式,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


 继2022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后,2024年8月,冯先生、杜女士、何先生等118户债权人再度联合发声,指控长沙建工集团以各种手段“逃废债务”,涉及金额高达4.85亿元。其中,冯先生一案是典型的例子,据悉,2014年,他与建工集团签订内部承包合同,自筹资金负责长沙某地产项目的施工。2016年,开发商支付的一笔八百多万元的工程款,因建工集团其他债务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导致冯先生迟迟未能取得款项。此后虽经法院民事调解书确认其债权人地位,但至今仍有1400余万元债权无法实现。


 更令人质疑的是,建工集团在多起案件中被指存在“逃废债”行为。所谓“逃废债”,并非简单的不还钱,而是通过转移资产、虚构债务、滥用诉讼程序等方式规避债务清偿责任。在冯先生一案中,工程款因公司其他案件被扣划,反映公司资金管理混乱、债务结构复杂;而大量债权人至今未能获得清偿,进一步暴露公司在破产前后可能存在的资产处置不透明问题。


 债权人上亿元的借款谁来买单!


 从法律角度来看,公司破产后,债务偿还主体通常是公司本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在破产清算过程中,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算,按照法定顺序清偿债务。先支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接着清偿职工工资、社保费用等,再是欠缴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这意味着,债权人的上亿元借款将在扣除前面各项费用后,按比例获得清偿。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部分债权人甚至可能无法获得任何清偿。


 当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债权人的利益如何真正得到保护?如何防范企业利用复杂公司结构和诉讼策略转移资产、“洗白”债务?当前制度是否对实际施工人等弱势债权人设有特殊保护机制?债权人上亿元的借款谁来买单?你认为还有哪些应对措施?欢迎留言探讨。

上一篇:中企在上合组织国家投资一批能源项目

下一篇:黄金爆了,资金疯狂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