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让“乱石坑”变身“绿富美”
2018-03-06 09:15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仁皇山废弃矿山治理项目作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样板工程”亮相展会。从昔日千疮百孔、乱石成堆的废弃矿区,到如今青山绿水、游人如织的矿山公园,背后的“手指”就是浙江省核工业262大队。


2005年,作为浙江省首个矿山修复项目,仁皇山废弃矿山治理复绿工程由浙江省核工业262大队启动施工。该大队充分发挥地质专业技术,在5.6万多平方米的治理矿区中,采用厚层基材喷播、植被恢复等方法,实施宕底景观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复垦土地面积达170余亩,被列入浙江省“百矿示范”工程,实现了“乱石坑”变身“绿富美”。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一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的“歼灭战”也全面拉开了序幕。该大队立足湖州,全面实地踏勘矿山,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勘查报告、矿山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安全评估与安全措施方案、矿山治理方案等大量地质技术性专题资料。“聚力生态修复,我们要当好‘排头兵’。”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队所属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项目文明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完整的项目投标、技术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制度和运作体系,还专门成立了地质环境治理专业队伍和环境工程研究所,以专业技术致力于矿山治理、土地复垦、矿山安全评估、土地质量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工作。


该大队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携手中科院院士陈旭、沈树忠成立了院士专家站,并聚集大批中青年地质专家,吸引大学生加盟,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大队已拥有地质、岩土等专业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57人; 66人取得国家注册的一、二级建造师资格,拥有1187本各类建设工程建造师及“八大员”资格证书。


为了抢占制高点,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在项目施工中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根据施工技术经验总结出来的“浅埋小间距岩土隧道施工工法”、“短竖井导井掘进VCR施工工法”、“激光指向仪隧道开挖放样施工工法”等核心施工技术已被列入省级以上工法,并已转化为生产力。此外,他们还承担了丽水里东滑坡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了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肖皇山东侧边坡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变“视觉污染”为“绿色盆景”……近年来,集团在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领域已承揽较大项目28个。

上一篇:科学家发现含氧气泡“准化石”

下一篇:山东地矿局力争2018年5大领域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