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矿业权难以流转和退出,一直是困扰加快资源勘查开发进程的一个难题。近日,青海油田尝试矿业权流转改革,转让6个探矿权、采矿权,开启了破解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困局,有效激活地下沉睡资源的新探索。
12月7日,中国石油对外宣布首批矿业权内部流转项目尘埃落定:内部流转一共涉及16个矿业权,国内7家油田。其中,辽河油田获得中国石油青海油田4个探矿权、2个采矿权。拥有世界级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辽河油田入驻青海,将为青海石油产业带来新的利好。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主战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油气生产一线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国内内陆上自然条件最艰苦的油气生产企业。
青海油田拥有8万平方公里的矿业权,占用矿业权资源面积大,勘探投入不足,亟须引进资金和技术。
据介绍,中石油的矿业权流转项目历经了几个月的对接,最终确定将青海油田所在柴达木盆地4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区块流转给辽河油田。本次矿业权内部流转采取勘探区块和未动用储量区块“1+1捆绑”模式(一块未探明区域,一块探明区域),在格尔木地区划定了探矿区域,在花土沟地区划定了采矿区域。实行内部流转新机制后,辽河油田在资源所在地青海海西州注册成立公司,与青海油田和母公司辽河油田切断从属关系,由石油集团公司直接投资、独立市场化运作,以后该公司在建设、开发中可以直接在社会上招标。
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负责人表示,青海油田原先只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主攻区带上,剩余区块只能暂时放置。但在矿业权流转改革后,打破了矿产资源“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的局面,满足了多年来矿产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强烈愿望。(记者 康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