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这天,从湖南地调院传出好消息,该院梳理了“十一五”以来在全省开展了农业地质、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等工作,总结出土壤质量调查四步法。
湖南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壤和农田灌溉水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土壤质量不容乐观。2013年5月,湖南发生大米镉超标事件后,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提上议事日程。湖南地调院顺势而为,积极投身该项工作。自2003年以来,该院在洞庭湖流域、长株潭城市群、新田、涟源、双峰、隆回、新邵、麻阳县(市)开展了开展了包含土壤调查与评价目标在内的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地球化学规律及分布特征,综合评估了土壤质量,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7年4月,湖南省地勘局依托湖南地调院等单与中国地科院资源所联合共建了土壤与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已经研发和正在研发的相关大型装备和新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近日,该院总结出土壤质量调查主要采用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具体分4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通过野外工作,取得数十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划分有益元素分布区、有害元素分布区等。
第二步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对重要污染元素或有益元素分布、组成特征及影响机制等进行研究,对重要城集区及区域农业环境、土壤质量、农产品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评价、评估,并进行防治对策研究,提出规划性建议。
第三步为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选择重要城市、农业经济区进行示范性调查评价,通过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对城市环境、重要农业产品等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地质地球化学模式和评价标准。
第四步为综合评价,在区域和局部评价基础上,融合农学、生态学、环境学、医学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区划及预测、预警和预报,研究生态效应及治理方案,研究优质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战略等。(邓娟玲 李 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