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仍处于高位,市场多项措施引煤价回落
2017-12-04 10:43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市场千变万化,价格波动是常态。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但也应该并有能力通过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行业运行机制,引导煤价回到合理区间,避免大起大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在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目前市场煤价还处于高位,政府相关部门将继续通过综合措施,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


 多措施引煤价回落


 为防范产能过剩,以及煤价跌出合理区间下限,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最高最低库存制度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签署了《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推进重点供煤和用煤企业共同参与平抑煤价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工作,力求将煤价稳定在每吨500元~570元。


 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成效也逐渐显现。今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回升,虽期间有所回落,但总体保持高位运行。6月21日,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74元/吨,自此,煤价一直高位运行在《备忘录》“绿色区间”外,在煤炭消费前3年连续下降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


 与此相随的还有煤电企业成本的节节攀升。“煤价处于高位既不利于落后产能退出,也不利于全社会用能成本下降,更不利于上下游的协同。”连维良指出。


 事实上,相关部门近期已经采取多项措施给煤价“施压”。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加强运输协调保障。随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增强运力,确保稳定煤价和保障供应。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迎峰度冬期间煤炭市场价格监管的通知》,严厉打击煤炭行业哄抬价格和价格垄断行为,通过价格巡查等监管措施,防范煤炭价格异常波动。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力促煤炭上下游相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七期下降,报收于576元/吨。连维良指出,“当前,煤价在向合理区间下行。这既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也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果,更是煤炭和下一步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共同期待的结果。”


 为进一步引导煤价处于合理区间,连维良要求全面提高煤炭供给质量,早签、多签、签实中长期合同,科学有序推进去产能、煤电联营、兼并重组,构建行业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未脱困


 不容忽视的是,虽然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介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煤矿关闭退出人员安置难度大,资产债务处理困难,“三供一业”移交难,企业历史负担重,煤矿一线工种招工难等问题还较为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了扭亏但尚未脱困,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首先,整个行业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虽然有诸如神华、山东能源、陕煤、伊泰、中煤等业绩抢眼的企业,但多数煤炭企业仍处于微利状态。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90家大型煤炭企业的统计,上述5家企业占90家企业利润额近3/4,行业亏损面仍有20.7%;这90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71.3%,特别是部分承担去产能任务的企业由于债务得不到及时处理,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以山西为例,该省煤炭企业发债余额2994.9亿元,占企业全部新增债券的92.2%。


 其次,虽然短期企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但职工的薪资待遇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尤其作为高危行业,煤炭工人长期以来未得到应享受的待遇,最困难时期还被大面积较长时间欠薪。然而,大部分企业的利润除去维持日常运营的部分,惠及职工的资金并不丰厚,补亏已是不易。此外,煤炭行业人才结构问题尚未解决,长期的行业经济形势低位运行,导致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这对煤炭行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同时,煤炭企业产品价格“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煤炭供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地区供给失衡开始显现,本就对资源品种、运力配置提出了新挑战,市场又被许多“无形之手”不断干预,煤炭行业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走得磕磕绊绊。


 另外,不容忽略的是,今年利润的增长少不了退出近4亿吨落后产能的贡献。没有了这些账面经济包袱,不代表企业可以一身轻——矿井关了不代表费用停了,职工离岗了不代表安置工作做好了,这些都是企业沉重的负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察卫星一号

下一篇:新疆加快污染企业“退城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