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通报“考古中国”5项重要成果
2023-02-17 11:33 来源:环球网 编辑:矿材网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5项重要考古成果。


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筒形罐残片(一期)(国家文物局供图)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第一、二组遗存初步判断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考古所见成组房址实证了北方地区早期定居村落的出现,展现出人类生存方式从旧石器时代的流动性栖居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逐渐定居的发展转变,细石器工业继承自泥河湾盆地一万余年的楔形细石核技术传统,表现出文化与人群的连续性,为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提供了典型和直接的证据。


云南晋宁县古城村遗址(国家文物局供图)


 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发现的一处完整的商周时期环壕聚落,文化特征鲜明,代表了一个早于滇文化的考古学文化,是探索滇文化来源的重要线索,为构建云南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体系,研究滇文化出现之前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族群构成、古滇池环境变迁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国家文物局供图)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为一处秦代大型建筑遗址,由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土台四边正对的四组附属建筑以及四角曲尺形附属建筑组成,整体呈明显的中心对称格局,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初步推测可能为一组与祭祀相关的礼制性建筑,对于研究秦代政治、礼仪制度以及建筑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遗址瓜棱罐与匣钵(国家文物局供图)


 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大规模用釉封匣钵口的装烧技术,首次在西北地区发现在瓷胎、瓷釉和匣钵中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烧造的空白。遗址复杂的窑业面貌也反映了两宋与西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国家文物局供图)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发现的一号建筑基址,是辽上京皇城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基址,该建筑在辽两代经历过三次大规模营建,建筑轴线、朝向沿用未变,建筑规模超过了目前发掘所见的辽代宫城内宫殿建筑,推断应为都城内极为重要的皇家建筑。出土遗物主要包括建筑构件、陶瓷器、泥塑和铜钱等。 


此次通报的5项重要成果,是中国史前文化与社会发展、国家礼仪与祭祀制度、手工业技术、都城建筑营造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历史成就。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深化考古成果价值研究阐释,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上一篇:可探测千万公里外小行星,“中国复眼”二期开工!

下一篇:云南天文台立体观测到太阳暗条纵横双向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