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0后地质队员成长的心路历程
2017-02-20 11:08 来源: 编辑:矿材网

 作为一名85后,我想我们这代地质队员走上这条路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我觉得有很大一部人当初根本没想过走这条路,我也一样,虽然考大学的时候我被调剂到了省里一所老牌地质院校,并录取了学校最好的地质专业-资源勘查与工程。但大学四年我基本对地质没什么兴趣,我也没有把时间用在游戏、兼职、恋爱、旅游、社团活动等等上面,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管里,地质书籍基本不看,我特别爱看经济、文书之类的书籍,那时一直觉得自己时运不济选错专业,可当时自己也没调换专业的实际行动,就那样过了四年,可从大一开始我就已下定决心考研,逃离这个专业。


大学教学楼


琢玉雕刻

 2010年我实现了这个想法的一半,考上了研究生,但是阴差阳错我再次被调剂到了地质类的专业-地球化学,现在想来地质工作可能是我的宿命,也许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越想逃避你就越逃不掉。那时我常想,还是安心地做一个地质队员?

  2010年初夏,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现在想来那时真的好厉害,坐硬座居然不觉得累),踏上了云南这片热土,那一刻仰望蓝天白云只觉得这里好美,不曾想这是我地质事业的开端。


 研究生还没开学,我就提前2个月来参加导师在昭通地区承担的一个1万地质填图项目,第一次坐着越野车走山路,路很弯、很陡,旁边就是切割很深的陡崖,那次坐车真的快吐了并且心里有点小怕(要是换做现在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我们驱车5小时先抵达一个小村庄,再走1小时山路,才到了山上的驻地。


 驻地建在山里一户老乡的房子边,甲方给我们盖了2间空心砖搭建的简易房,一间男生一间女生(那时的男生女生到现在都已为人父母了),男生房间可能就8平米左右,放四张床,上下铺,8个爷们,隔壁房间也差不多大,住了7个女生(忘了那时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房间都是盖在老乡的猪窝上,晚上上厕所男生转到外面老乡的猪窝旁解决,女生从里面院子走去老乡的鸡窝旁方便,晚上洗澡也只是在一个狭小的隔间(现在想想我那些师姐真是牛,她们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在一线,还有几个转行了,以后有时间我会一一讲述她们的故事)。

 住的地方搞定了,吃就直接在老乡家,请了老乡的二儿子给我们做饭,每到吃饭的时候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之一,大家每人都有一个固定的不锈钢盆(现在在野外我们也都是拿着盆吃饭,感觉很亲切),山里湿气重,每次晚饭时间大家都会多少喝点酒,很少喝高,记得大师兄要去单位报道离开驻地那晚,有几个人喝多了,老师也喝了不少,那天晚上我看到有几个师兄师姐哭了,原因可能很多。(现在想起那些场景我有种莫名的忧伤,离开了老师,离开的一起在野外奋战过的同门,我深刻的体会到了那是师生之情,是同门兄弟姐妹之情,那是一起吃过苦的幸福。)

 我们每天的工作计划就是,六点半起床吃饭,七点准时从驻地出发,一般六-七点基本都回到了驻地,回到驻地就先上图,晚上吃完饭,半小时后就开会,讲述今天大家看到的现象,最后老师做完总结,一般到十一点左右结束,大家挨个洗澡,每天差不多十二点睡觉,平均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这比我现在的工作强度大很多)。那时在驻地还有一个奇观,由于山里手机没信号,大家都把手机挂在老乡客厅门外的凉衣干上(这是几个师姐摸索出的最佳信号接受地),有时一阵风吹过,可以接发短信,一阵阵手机滴滴的响声,这是从山外传来的思念和牵挂。

 写到这我很感伤,里面还有很多故事,那几年的研究生野外经历,让人怀恋,从大关到巧家,从瓦窑到南涧,从怒江到澜沧江再到金沙江,云贵高原有我太多的回忆,在那里我努力过,在那里我坚持过,在那里有许多眷恋的东西,那些人,那些事…...


上一篇:边塞名城——毛乌素

下一篇:读地质专业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