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造车将落地,猎头公司四处“摇人”
2022-03-23 09:10 来源:熊猫说车 编辑:矿材网



 滴滴造车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020年,滴滴已经和比亚迪合作,推出D1车型。不过在这款车型上,比亚迪是技术平台和生产能力的提供者,滴滴提供的更多是产品定义。在D1上,滴滴仅仅是摸到了造车的一点点门槛。


 近期,滴滴再次被传出要造车,而且是自己独立造车。滴滴将通过收购国机汽车旗下的国机智骏,获得生产资质和工厂。到今天,受到滴滴造车的影响,国机汽车股价已经连续三天涨停。另一方面,滴滴正在大举招兵买马,构建自己的造车团队,据说滴滴已经在北京搭建起一个1600人的造车团队,并且猎头公司还在四处“摇人”,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四处挖角。


 还是据说,滴滴内部将造车项目命名为“达芬奇计划”,计划6月正式公布造车,最快在明年6月交付产品。


 过去在造车上“反复横跳”的滴滴,这次似乎来真的了。


从D1看滴滴造车


 从苹果到索尼,从格力到创维,从百度到小米,从易车到团车,现在任何一家公司宣布自己要造车,都不再让我感到惊讶。诚然,电动汽车时代,造车的门槛被大大降低,电动汽车已经真正进入了“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时代。


 早前野蛮如恒大,买了本特勒的新能源底盘专利,找几个国际知名设计师,再拉上几家汽车设计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一样能够攒出9款产品,如果不是主营业务暴雷,想必恒驰5早已下线接受市场的考验,即便已经如此困难,近期恒驰5还是进入了工信部的申报目录,开始了上市前的准备。


 电动车的时代,造出一辆能够上路行驶的“工具”的难度已经远远低于汽油车,但要造出一款好车,一款真正能打的产品,考验更多的已经不再是发动机、底盘这些机械的技术水平,而是对于人的了解。


 显然,每天和司机和乘客打交道的滴滴,似乎已经比大部分车企更加了解用户。



 早前我曾多次坐过D1这款车,这款比亚迪制造,滴滴定义的产品给我留下的极佳的印象。对于乘客而言,这款看起来不大的车,拥有足够大的后排和后备箱空间,杯托和USB接口也一应俱全,同时侧滑门和较高的车顶,让上下车更加自然,不用再像轩逸一样爬进爬出。


 对于司机来说,它也同样很棒,电动车先天优势让D1有着很轻快的加速,对于时间即收入的司机们能够更快穿梭在城市之中,同时目前电动车较低的使用成本,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中控屏还可以直接登陆司机账号,实现用大屏抢单导航,唯一的不好或许就是D1还比较高的租赁成本。


 在这个技术门槛已经无限下滑的时代,谁能够更加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甚至创造用户需求,谁就能掌握发展的先机。我相信除了滴滴之外,也会有不少车企了解后排乘客的需求,通过在售产品的反馈、调研公司的数据,他们可能掌握比滴滴更多的数据量,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滴滴将用户的诉求真正反馈到了产品上,对于乘客来说,还有什么比宽敞舒适的后排、够放东西的储物空间以及平稳顺畅的舒适感更重要呢?在D1上所体现出的用户思维和执行能力或许能够成为滴滴在正式进军造车时的一大杀手锏。


滴滴到底算不算跨界?



 在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的情况下,对于滴滴更重要的自然也是软件能力。


 从目前软件使用的情况来看,滴滴相比于滴答、美团等竞品还是有着较大的优势。作为一个资深的打车用户,滴滴的定位精准程度、地图信息详细程度包括使用的流畅度,出现闪退的频率都优于其它竞品。


 更可怕的是,现在这款APP和数百万司机(也有传闻说上千万)给滴滴提供了在未来竞争中充足的弹药。


 2022年以来,在几乎每一次使用滴滴出行时,我总能听到APP对于司机的提醒:“请注意,您的周围可能有大车。”


 我并不是很明白,一款手机上的软件是如何实现对于周边路况的探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播报的准确度并不算低,基本每当我听到这种警告音之后,抬头一看,周边或许会出现一辆重卡,也可能会出现一辆依维柯。



 在自动驾驶成为核心竞争力以及兵家必争之地时,滴滴以百万计的司机群体成为了最好的数据和机器学习采集器。当下强如特斯拉,它领先于业界的自动驾驶能力和体验,很大程度上来源“影子模式”,通过每一辆道路上行驶的特斯拉采集数据,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机器自学习,巨大的人类驾驶员驾驶习惯和道路数据帮助特斯拉的Autopilot持续进化,以至于埃隆·马斯克需要打造一台Dojo超算来进行人工智能学习。


 首款产品即将大规模交付的智己汽车也提出了相似的概念,他们认为用户在使用中所产生的数据,在未来竞争中极具价值,所以他们提出原石计划,甚至拿出部分股权资产的收益和红利来回馈用户。


 但这种使用数据的采集建立在使用者的数量之上,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使用者,才能够尽可能的覆盖各种道路情况和使用习惯。而使用者的数量,恰恰是滴滴的优势所在,每天百万计的司机和用户,能够产生巨量的使用数据,道路情况,当然摆在滴滴面前的难题是,如何从中筛选出有效数据,并提供给机器自学习。



 也有人说,车企的终点,就是滴滴、Uber这样的企业。当自动驾驶真正落地之后,汽车的属性将从交通工具转变成为一个可变的移动空间,大部分用户可能不再需要驾驶,他们所需要的是车内提供的各类其它功能(譬如开会又或者是睡觉),届时用户也不再需要拥有一辆车,他们所要做的,是在需要时通过软件、通过网络或者通过某种新的方式找到一辆符合自己需求的车。


 一位车企高管曾告诉我,未来的车企可能都会沦为代工厂,汽车的所有者、定义者将变成出行公司,由出行公司提出要求,车企仅仅是将要求转变成为产品。而用户数据、产品都将被掌握在出行公司手中。这也是过去数年里,多家巨头车企所宣传的,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公司的重要原因。而滴滴,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出行服务公司,掌握着最大的用户资源。


 如果仅仅论造车,滴滴比不过奔驰这样的百年巨头,比软件我想滴滴也不会是百度、阿里的对手,比粉丝文化或者业界期待,滴滴也不会是苹果、小米的对手。但用户(这里包括司机和乘客)的使用数据和习惯,以及滴滴所展现出来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或许能够帮助滴滴在当下汽车产业的乱战中获得一席之地。

上一篇:比亚迪大手笔扫货屯矿,加大锂产品采购

下一篇:海螺水泥4.1亿元竞得安徽和县年产700万吨白云岩矿采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