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者撰文指出 建立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7-09-11 09:28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自页岩气被列为独立矿种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苦战攻关,短短几年走过北美30多年走过的路程。2016年我国页岩气产量达到78.82亿立方米,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三个页岩气生产大国。今后,页岩气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增产的重要推动因素。然而,马忠玉、李继峰近日在《中国能源报》撰文指出,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且预计2025年前都将处于技术储备和示范开发阶段。随着我国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天然气比重将稳步提高,绝不能忽视页岩气的长期战略作用,需要从现在就建立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成熟的长效机制。


涪陵页岩气田(资料图)


 从国际上看,有效的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推进某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要实现页岩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从2012年起也开始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其中,2012~2015年,中央财政按0.4元/立方米标准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2015年,两部门明确“十三五”期间页岩气开发利用继续享受中央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标准调整为前三年0.3元/立方米、后两年0.2元/立方米。到目前,我国的财政补贴已经执行了5年,从涪陵等“甜点”区块的快速发展来看,这样的补贴标准基本满足其财务要求,有效促进了页岩气起步阶段的发展。但随着退坡机制的启动,持续走低的财政补贴对于亟待勘探的14.4万平方千米区块而言是否具有普遍的经济吸引力值得怀疑。因此,文章建议从促进整个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页岩气产业补贴的退坡机制,确保到2025年仍然有足额的财政补贴以支持页岩气产业度过成长阶段。在补贴标准的设计上,文章建议改变当前的单一标准,而是根据上一年的产气量、当前气价水平、各区块的平均勘探开采成本,制定一套动态补贴标准体系,让投资者的经济回报达到合理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页岩气产业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充分竞争的页岩气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社会资本无障碍地进入或退出。两轮探矿权招标的探索为完善页岩气矿权竞争性出让和建立矿权退出机制积累了有益经验,多种性质市场主体合资合作开发模式的建立也为吸引和扩大页岩气投资提供了宝贵借鉴。从目前看,整个页岩气上游勘探开发的市场化竞争格局还远未形成。文章认为,需要认真贯彻《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彻底破解和消除页岩气各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要允许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页岩气矿业权的转让和取得。(按:页岩气探矿权拍卖全国第一槌于2017年8月18日在贵州敲响。此次页岩气探矿权拍卖是我国油气探矿权出让制度的一次重要探索,对推动我国油气体制改革和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加快完善页岩气矿业权转让办法,细化储量评估规则等;要理顺页岩气与其他矿业权重叠设置关系,鼓励取得页岩气矿业权的主体依法综合勘查开采其区块内的油气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地质资料公开和共享机制,加强国家作为所有者对地质资料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能力,提高油气企业的汇交质量,完善资料包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


 随着涪陵、长宁-威远、昭通三大页岩气示范区在勘探理论、技术装备、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探索逐步取得突破,下一步为加快复制成功经验,还需要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引导页岩气产业发展。为此,文章建议遵照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4月发布的《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由政府携其他机构投资者,共同设立页岩气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从市场上选择高效运作团队,按照市场化规则筛选有市场潜力、技术先进的页岩气上下游相关行业企业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中央政府可设立示范基金,同时鼓励相关地方政府如法操作。


 在设立产业基金的同时,文章还建议各级政府主导成立页岩气装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针对页岩气勘探开发、钻完井、下游利用、液化等重点生产环节涉及的装备、装置产品,探索建立完整的检测实验室、开发检测仪器仪表系统、树立质量监督检测标准、培育人才队伍,加速页岩气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理论、设备标准、生产规范建设,促进我国页岩气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

上一篇:京津冀出台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唐山天津钢铁限产50%

下一篇: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吴志刚(正厅级)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