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原油田高含硫采气专业培训基地”在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原职工学习创业园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石化乃至全国范围内首个高含硫采气专业培训基地诞生。
该培训基地整合了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实训基地、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赵延平学习创新工作室,以及采气厂原职工学习创新园的优质软硬件资源,在此基础上油田将加强授课教师配备,健全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和制度,不断提升其软硬件水平。新的培训基地同时具备职工实操实训、职工交流攻关、职业技能鉴定、职工练兵竞赛、油田外闯市场队伍培训五大功能。
高含硫气田因生产现场危险性高、操作流程复杂,对培训基地的设备流程和操作场景提出了特殊要求。在此之前,国内尚没有关于高含硫气田的系统性业务培训。
作为我国开发的第一个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之初选派47名管理和技术骨干远赴加拿大、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取经,其他大部分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委托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国内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岗位操作工人委托茂名石化、金陵石化等石化系统内部单位进行培训。如今,随着普光气田成功投产,并安全平稳运行近8年,气田锻造出了国内最早的一批高含硫气田开发精英,积累了工艺技术、实际操作方面的宝贵经验。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普光气田开发完成了国内首套高含硫气田仿真培训系统、3D虚拟培训系统,编写了国内首套高含硫气田18个专业的系列培训教材、13个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和100多套多媒体课件。
“高含硫采气专业培训基地的投用,不仅为普光气田技术创新、难题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平台,还为共享普光气田开发管理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为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的传承和采气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阵地。”普光气田采气厂工会主席吴红旗说。
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普光气田已利用现有条件先后为西南油气分公司、江汉油田等企业的近300名职工进行了高含硫天然气采气、集输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并直接向国内外输送高端人才上百名。
对中原油田来说,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含硫技术人才队伍,是打响“中原气服”和“中原普光”两大品牌、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未来,我们将持续培育基地的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高含硫采气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的‘孵化器’作用,让高含硫气田开发人才‘黄埔军校’的美誉实至名归。”中原油田人力资源处副处长章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