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会秘书、副秘书长到秘书长,黄万堂在甘肃省地质学会一干就是20年。学地质出身,曾在野外摸爬滚打了几年,在调到地质学会之初,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年轻人,学会是个边缘化、适合养老的单位。他毫不在意,只要和地质有关的工作都喜欢。
科普工作是地质学会的一项重头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已成为甘肃省地质学会的两大科普品牌活动。
多年来,黄万堂成功组织举办纪念“世界地球日”系列宣传活动17次。其间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开展百米长卷签名、趣味知识问答、大学生地球日征文、大中小学生地学知识竞赛、大学生地球日演讲比赛、“大手拉小手”地学科普进校园、宝玉石及黄金饰品现场免费监测、科普展版巡回展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制作、展出展板1000余块,组织科普讲座36场次,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普及地学知识、基本国情、甘肃省情以及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科学知识,让下一代从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每到暑假,就会有家长、学生来问,夏令营什么时候报名?营地在哪?多大的孩子可以参加?等等。此时黄万堂就成了一个大忙人,从路线选定、内容设置、营员招募,每个环节都精心考虑、亲自安排。这些年,甘肃省地质学会举办青少年地学夏令营甘肃营17期,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5期,有千余人次参加。每一期夏令营黄万堂都亲自带队,大到车辆选定、车票订购、住宿安排,小到营员零花钱的管理,几乎成了临时“家长”。
没带过夏令营的人,很难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2000年7月的一天,时任副秘书长的黄万堂带着56人的夏令营前往河西地区考察七一冰川。那时七一冰川尚未开发旅游项目,去往冰川是从河道进入的,进山时水流很小,水中垫几个石头就踩着过去了。
没想到下午4点返回到山下,酷热高温造成冰雪融水湍急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原来的河滩中已形成一条条奔泻的洪水道,阻挡着营员们回程的道路。黄万堂来来回回的在上下河段,在冰冷刺骨的祁连雪水中几经探测,终于在一段河水开阔处拉起了一条长绳,两端分别绑在大石头上,并由几名师生使劲拽着,营员们开始扶绳而过。当一位小营员走在河心时,忽然一个急浪掀来,脚站立不稳,整个身子腾空仰倒在水面,护送同学过河的黄万堂急忙腾出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他,然而这巨大的拉力使他失去了平衡,也腾空仰倒了,冰冷的河水呛了几口,情急之中,他猛一转身,拽绳子的手狠狠一用劲,才和小同学站直了身子,看着他们终于过了河,人们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看来这样渡河不安全,怎么办?他又领着营员来到上游填石、挖沙,将洪水分流,以减小下游的流速、流量;然后,卸下了汽车顶盖上的行李架,来到一段水流一分为二处,在水流较急但河道较窄处,将行李架搭在河流两端的大石头上,使架梁隐隐露出水面。岸边的一端由几个身体强壮的营员紧紧拉住,黄万堂握着另一端,坐在大石头上,两腿分开,脚稳稳地踩在刺骨的冰水中,两手用劲拉住行李架,绳索在行李架旁拉起了一道空中扶手。营员们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身体强弱,全都行动起来,互帮互助,拉着绳索,踩着行李架梁依顺序走上了河心滩。黄万堂一直浸泡在冰水中,双腿快失去了知觉,嘴唇黑紫黑紫的,身上不断打着冷颤,看着营员们一个个安全地过了河,他才拖着冻僵的双腿上了岸。这一幕被小营员们写在日记里,感动在心上。
随着甘肃省委省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战略行动的实施,2015~2016年,他创新地将地学夏令营从城市学生拓展到农村学生,从科普拓展到生活,举办了城市农村学生结对子的“双联互助”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活动。分别从省地质博物馆对口扶贫的岷县闾井镇哈古村、省地矿局对口扶贫的西和县石堡乡刘城村优选乡村学生和兰州市优秀中小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既让青少年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向贫困乡村的青少年普及了地学基础知识,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的对接、科普和扶贫的融合。
2016年7月16日,地质学会与西和县石堡乡刘城村联合举行的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开营,白天一系列的活动结束后,西和县来的同学就被结对子同学领回兰州的“家”,并在家里生活两天。次日傍晚,黄万堂放心不下,便带着指导老师上门家访。当听说同学们或一起出去吃饭、或一起踢足球,相处开心愉快时,才放心地回家。
就这样,黄万堂连续担任了三届甘肃省地质学会秘书长,20年来,他热爱和专注于地质学会事业,一直在为促进地球科学的进步和传播地学科普知识默默耕耘、无私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