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煤集团陆续关矿,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零煤矿;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部分产业向京外发展。
再过几年,“烧不尽的西山煤”就将成为历史。
2016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实施方案》显示,北京将用5年时间主动引导退出煤炭产能600万吨。8月18日,记者自京煤集团获悉,京煤2016年关闭两座煤矿,在全国率先验收,到2020年,其将关闭所有5座煤矿,这意味着北京800年的采煤史将走向终结。
北京在钢铁等其他领域的去产能进展也较大。除数年前首钢东迁外,根据近期通报,北京市化解粗钢产能210万吨,实施金隅股份和冀东集团两大水泥企业重组,还退出“僵尸企业”55户。
北京版去产能“先行一步”
2017年7月,北京市召开发布会透露,已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化解煤炭产能180万吨的年度任务,化解粗钢产能210万吨,实施金隅股份和冀东集团重组,有效化解了区域水泥过剩产能,退出“僵尸企业”55户。2016年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拆除清退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7家。跟全国在2016年整体启动煤炭去产能相比,北京版的“去产能”早在2014年就悄然启动。
2016年,轰轰烈烈的去产能在钢铁和煤炭两大领域展开,由于首钢已经东迁,京煤集团备受外界关注。官网显示,京煤集团为北京市属大型国企,是本市唯一的煤炭生产国企,主要矿区位于西山一带,又称京西矿区。
2016年9月,本市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北京市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用5年时间退出煤炭产能600万吨,分流安置职工11615人,实现煤矿全部退出目标。8月18日,京煤集团董事长阚兴告诉记者,“在2014年明确提出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以后,我们就感到北京不能再办矿了。”“我们开会并达成共识,逐年逐个关掉;一块是民爆化工,一块是煤矿,虽然有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也不错,但不能犹豫,该关就关。”阚兴说。
自2014年到2015年底,京煤集团开始分流员工,为关矿做准备。不到两年间,京煤集团分流6000多人。进入2016年,随着全国范围内去产能工作展开,京煤开始关矿,当年100万吨产能的长沟峪矿井和80万吨产能的王平村矿井停产。2018-2020年,京煤将依次关停木城涧煤矿、大安山煤矿以及大台煤矿,北京将实现零煤矿。
部分产业向京外发展
1958年,首钢“第一炉钢”炼出。在改革开放前,北京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的中心。正如北京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胡雪峰曾公开表示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特色的“去产能”,也是北京当前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到2016年两年间,北京调整疏解了350家商品交易市场。往日嘈杂拥挤的雅宝路、大红门等传统批发市场均在疏解之列。今年5月,“动批”最大的服装市场金开利德闭店,这个有着11年历史的市场谢幕,标志着“动批”疏解进入最高潮。
2015年3月20日,被称为“长安街上最后一根烟囱”的国华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全部关停。在首钢早已东迁曹妃甸之后,京煤也将目光瞄准了京外。京煤集团在内蒙古建设的高家梁煤矿2009年正式投产,产能600万吨,比京西四大矿的总产能都高,如今已近成为了上市公司昊华能源的收入主力。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的同时,一批产业基地在京外的曹妃甸等地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