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主要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矿产资源为GDP创造了很高的价值,但有相当比例的GDP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矿山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不断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扰民的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制约。
如何解决矿山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件大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矿井水协会副主席武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矿业发展在政策上面临了一些问题,管理监督及采矿技术和采矿方法相对滞后,环保管理意识不足,导致本来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发生了。
武强认为,一般来说,矿山环境问题包括矿山的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及空间环境。
他表示,要解决矿山环境产生的大量问题,需要按照开采方法、开采工艺、地质条件等因素,把大量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必要的划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强调,要在问题类型划分清楚的基础上,制定出调查的技术并进行矿山环境的调查,获取大量科学数据,以此了解和判断矿山环境现状和将来演化的趋势,科学合理部署矿山环境的修复治理和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要利用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大量理论性研究及现场获得的数据通过信息系统反映出来。
“我认为,政策法规虽然是软的,但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修复治理技术本身的硬实力。”谈到矿山环境政策法规的研究,武强表示,这对于矿山环境治理是重要的。
针对如何对矿山环境问题实施科学的梳理和分类,武强着重提出了三种划分方案:
一是根据矿种的类型和开发方式划分,例如煤矿、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等,开采方法有露天、井底等。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比较具体、细化,缺点是有些重复,这是最理想的方案。
二是根据矿山环境演化的历史、矿业工程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划分,在规划阶段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措施。比如矿山开采完毕后、完成其开采价值后、进入闭矿阶段,分别会出现什么样的矿山问题,会出现哪些正负效应,对此都需要提前做出预测。
三是根据矿山环境所出现问题本身的性质进行分类,其中包括五大问题,即“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含水层破坏和当地供水问题、沙漠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其中“三废”问题比较复杂,首先是井工矿山的矸石、废石渣、尾矿库,其中隐含的危机是边坡稳定及分化扬尘,另外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且堆放占地。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固体废弃物,除了这四大效应以外,还有比如煤矸石堆放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会自燃、爆炸等现象。另外,有些废弃物堆积还有放射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