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之形象石
2017-07-25 10:34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8.jpg


 形象石又称象形石,通常是指造型奇特、图文清晰、千姿百态,酷似自然山水、生物形象或抽象意境的观赏石,造型石等均可列入此大类。1921年3月,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率先提出“形象石”:“天之生物,各赋其形,形不赅体,乃传其象”。按照命名优先原则,倡导恢复。

 

 典型的形象石有雨花石、玛瑙石、菊花石、钟乳石、鹅卵石、鸡骨石、国画石、模树石、摩尔石、竹叶石等。

 

 雨花石


 又称五彩石。南京雨花石所产的玛瑙石卵石,素有“石中皇后”之称。雨花石最初是指产于雨花台组砾石统称为雨花石。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杂有少量镁、锰、铜等元素。雨花石既包括千姿百态的玛瑙石、玉髓石,也包括各种色彩的燧石、硅质岩、碧玉、石英、砾岩、硅化灰岩,以及蛋白石、水晶、化石、构造石等砾石。雨花石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的南京阴阳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雨花石及其制成的珠、管、圈和半环状装饰品。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葡萄玛瑙


 戈壁石中的珍品。因在玛瑙外表布满珠状球体,如串串葡萄,故名。葡萄玛瑙产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苏宏图以北中蒙边境一带,与风棱石、沙漠漆一起并称“大漠三绝”,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常赋存于火山口附近的大型晶洞中,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硅胶热液围绕某一质点(如砂粒、泥块、水滴等),凝聚成珠,后来者接二连三附于先期珠体,成为串珠状葡萄。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菊花石


 菊花石的质地坚硬,外表呈青灰色,里面有天然形成的花型,酷似异彩纷层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




22.jpg

23.jpg

24.jpg

 

国画石


 又称假化石,草花石,是一种硬度较高的硅铝酸盐岩石。因其石面酷似国画而得名。国画石为含钙、铁、猛等杂质沿硅质岩中的裂隙发生迁移富集沉淀而成。含铁离子的,呈褐色、深褐色;含锰离子的,呈棕黑色、黑色;含绿泥石矿物的,呈现浅绿灰色。主要产于广西、山东、贵州等省区,以广西来宾铁帽山、武宣黄茆镇一带最为著名。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模树石


 又叫树枝石,古人称松石、松屏石,由于其形状很像树枝状植物化石,故有"假化石"之称。模树石形成于4亿年前的远古时代,多由沉积岩形成的板岩变质而成。该石石质特别细腻光滑,颜色有紫色、红色、豆青色、绛红色、乳白色、姜黄色、浅绿色等,是加工砚台的最佳材料。”北宋欧阳修收藏的“虢州月石屏”,有史料中这样记述:“石中有月形,石紫色,月白,月中有树森然。”欧阳公为此作《中秋不见月问答》一首:“试问玉蟾寒娇娇,何如银烛乱莹莹。

 

30.jpg

31.jpg

32.jpg


 下图的模树石照片为石英岩玉模树石,其树枝叶图案清晰、立体感强,石质坚硬,肌肤温润,观赏和收藏价值很高。

 33.jpg


 摩尔石


 摩尔石的命名,得自于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1898-1986)的名字,这在石种的命名上可谓绝无仅有的一例。之前,当地俗称之为磨刀石。其线条造型与摩尔雕塑十分相似,大多色彩单调,以青灰色为主,但造型变化奇特,形成难度大。



34.jpg

35.jpg


 摩尔石的原岩是致密块状的砂岩,因成岩后受火山喷发作用影响,经接触变质,块体较大,使石体已经没有存留层理面,岩块原来的节理裂隙不是纵横交错,而岩石中的成分、结构又有一定的差异,局部也有一些不穿透石体的节理,这些部位受河流水蚀及冲刷而被蚀去,留下没有裂隙的坚硬块体,又因为其所处河床环境的特殊,使其认为很难保存下来的弧形弯曲部位保存完好,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是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从而形成十分奇特的外形。



36.jpg

37.jpg

 

 戈壁鸡骨石


 又称集骨石、积骨石。鸡骨石这个名字起源于一种钙沙质,形似鸡骨片,骨灰色松散结合体,称为鸡骨石。戈壁石中鸡骨石结构有似“鸡骨石”,最初石友们就称为鸡骨石。后来见于文字有称集骨石或积骨石。因为它像骨质一样物质集合或堆积在一起。




38.jpg

39.jpg

40.jpg

刺猬鸡骨石

45.jpg

46.jpg

47.jpg



 竹叶石


 顾名思义,主要是呈现竹叶状图案的一种观赏石。产于山东省莱州市,有“莱州竹叶石,板桥叹莫如”的说法,被誉为“画面石之皇者”。寓意:高风亮节,竹报平安,谐音“祖业石”,有家族事业坚若磐石,生意兴隆的寓意。

 

48.jpg

49.jpg

50.jpg

51.jpg


 以上图片综合整理自网络,致谢!

上一篇:地质人的回忆——中国8大地质实习基地

下一篇:眉眉带你游览黛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