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旅游在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017-06-05 11:40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问题的提出: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科学和旅游相结合的属性,开辟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受到了旅游界的高度重视,一经建立便风靡世界,成为知名的旅游品牌。但游客对地质景观产品“地质”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很低,游客只知道山水美景而不知道这就是地质景观,更谈不上对地质景观的科学认知。云台山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最为成功的地质公园之一,但真正知道公园科学内涵的只有少数人,更多的人仅仅知道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风景美丽而已。其它公园地质科学内涵的知名度就更低,上述原因导致地质公园在我国仅仅只是一个品牌。如何提高游客对地质景观“地质”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是提高公园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让游客关注和认知地质景观的最佳途径就是开展地质旅游活动。


 1.地质旅游的概念及意义


 1.1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地质(学)旅游是以考察和游览地质生态景观为目的,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信息、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通过“寓教于游”来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组织开展的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研学旅行、寻奇探险、休闲康体等为主的新型旅游活动。其最大、最鲜明的特点是“在旅游中求知”,也叫“寓教于游”或“在行走中探秘”。具体具备了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有科学支撑(基础性),地质旅游涉及的地理、地貌、水域,地质、构造、古生物,矿产、灾害、环境等领域都有相关的学科做支撑;


 第二个特点是科普教育(公益性),地球上密布的大山、平原、高原、盆地、海洋、湖泊、河流、森林、草原、沙漠、戈壁、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都是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对象;


 第三个特点是具有神秘诱惑力,远古的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生命进化,地质灾害、矿业活动遗迹和现在分布的地貌、水域、矿业景观等都具有强烈的神秘诱惑感;


 第四个特点是美学观赏价值高,地质景观都是大自然精雕细琢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第五个特点是原始自然。


 1.2 开展地质旅游的意义


 开展地质旅游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满足地质公园的宗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


 一是解决目前地质公园游客对地质景观“地质”关注度低的问题,让地质景观成为地质旅游产品而“鲜活”起来,增加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是有利于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接轨,推动中国旅游由传统的风光旅游向科学旅游的升级换代;


 四是可以提高公园的游客量(主要是拉动学生、自驾游),增加公园的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和生活水平。

 

 2.地质旅游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


 2.1 国内外地质旅游开展现状


 最早倡导“地质旅游”的人是西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学商业及法律学院地质旅游系创系教授R.道宁,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地质旅游大会;香港的吴振杨博士于2013年11月成功举办了亚太地质旅游大会,近年来,一大批专家、学者和地质公园都在为推进地质旅游做着不懈的努力。


 国内的地质旅游主要是围绕地质(矿山)公园开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① 地质旅游已经成为大多数地质公园的旅游品牌;② 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博物馆的建设让地质旅游从农村走进城市;③ 旅行社的广泛参与让地质旅游的天地更加广阔;④ 地质旅游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2.2 存在问题


 2.2.1 地质旅游目前还主要限定在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博物馆内


 据统计,中国目前可以开展地质旅游的平台主要有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其中国家风景名胜区有208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660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65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23处,地质公园241处(含资格),矿山公园72处。而地质旅游目前主要限定在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内,仅占总量的14%,考虑到相互间的重复因素,地质旅游的开展率也不超过30%。如果以景区统计,由于目前地质旅游仅仅是在核心景区开展,其普及率要小于10%。


5.jpg


 2.2.2 地质旅游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地质旅游快速发展的瓶颈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阻碍。地质旅游作为科学旅游,需要高学历的导游,人才缺失情况更是严重。主要原因是地质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中低学历占绝大多数,能胜任地质旅游的更是极少,再加上高素质人才未受重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诸多因素,使得地质旅游在发展中捉襟见肘。


 2.2.3 技术支撑单位严重不足,导致地质公园的软件建设严重滞后


 要完成地质公园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技术团队支撑,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技术队伍很难达到这一目标,严重制约了地质公园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不到位、评价不准确、表述不清楚、解说太专业、产品缺少、宣传资料吸引度差。尤其是缺少用于开展地质旅游的导游词。


 2.2.4 地质博物馆布展不规范,地质线路没有鲜明主题、解说内容过于“专业”


 由于地质公园博物馆一直没有规范要求,导致博物馆的建设千馆一面,地球厅、生命厅成为必展,而公园的基本概况、交通区位、边界范围、园区景区、地理地貌、地质构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典型景观、建设历程等基本要件则没有说明,致使游客的关注度很低。


 截至目前,大部分的地质公园都没有对地质旅游线路进行策划,这将严重制约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开展。我们知道,一个旅游线路上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地质遗迹景观点,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策划,就会缺乏科普的主题,展示的内容就会各自孤立,再加上解说的专业词汇很多,就是我们学地质专业的都无法全部看懂,而对于普通游客而言,无疑在读“天书”。


 2.3 对策措施


 2.3.1 建立全新的地质旅游模式


 转变观念,重新思考,以地质遗迹+资源环境保护+科普研学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农业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地质遗迹+”的旅游模式。


 2.3.2 加强地质旅游的软件建设


 一是建设地质旅游人才队伍,包括成立地质旅游智库联盟、实施志愿者计划、开展地学旅游研学等;


 二是精心做好地质旅游线路的主题(目标吸引物)策划,包括王屋山地层-穿越时光隧道、寒武系地层-探秘远古(寒武)海洋、地层不整合-见证沧海桑田变迁等;


6.jpg


 三是做好地质景观的科学解说材料,包括故事法解说、艺术法解说、体验法解说、互动法解说等;



 四是地质旅游导游要走综合(地质与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与文化、环境与文化、环境与生态、生态与文化)讲解之路;


7.jpg

 五是编制生动有趣的科普图书,提高公众对地质旅游的认知。


  2.3.3 以景区、公园、地市、省为单元,做好地质旅游规划


 一是开展系统的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在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地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以景区、公园为单位开展示范研究,探索开展地质旅游的方式方法;三是加快推进地质旅游产品研发;四是开展地质旅游知识和地质导游培训;五是加强地质旅游宣传推广,拍摄“在行走中探秘”电视科普片,举办地质旅游导游员电视大赛和地质旅游大会。


 3.地质旅游与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3.1 地质公园为地质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拥有30家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241家国家地质公园(含建设资格),72家国家矿山公园,84家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还有数百家省级地质(矿山)公园。公园的建设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平台。



 3.2 科学建设使公园的地质旅游更加特色


 为了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规范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和审批,2009年5月,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在通知里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从规划、地质遗迹保护、标识系统建设与科学解说、科研科普与交流以及管理和信息化等四个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


 3.3 地质旅游是地质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知道,地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但是,正因为它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我们会经常忽视地学的存在。无论在地质公园内,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也知道这些景观背后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当我们的孩子提出这些美丽景观是如何形成的?而我们又无言以对的时候,那将是何其尴尬的一件事,当我们拥有了简单的地学知识,自豪的给孩子讲述美丽景观的成因故事,那又是何等美妙的一种体验。这,才是地质公园的核心魅力所在。


 我们知道,地质公园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地质旅游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另一个是地质旅游模式的商业竞争力。其中,发挥地质旅游的商业竞争力,为地质公园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开发地质旅游产品、形成技术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4 地质旅游是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地质旅游是吸引广大游客和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素质,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地手段,可以让地质公园进入良性循环。其次是给更多的景区搭建了科学旅游的平台,让更多的景区进入地质公园行列。


 4.发展展望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和地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其“寓教于游”的旅游模式,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有强大的学科支撑和极大的发展空间,除了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外,地质旅游还可以在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等地开展。生命力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8.jpg

 

但是,喜欢和爱是两种行为的表现。喜欢是一种感觉,可以了解,也可以不了解,只期望能够得到他。爱是发自内心的行为,由喜欢到了解,进而产生爱,并为他付出。当你懂得珍惜和保护地质公园的时候,这就是对地质公园的爱。爱是了解,爱是付出,爱是奉献,爱是呵护。面对一个地质公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是让大家充满爱心,去了解、去呵护公园内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为我们的地质公园做出应有的付出和奉献。


 地质旅游之花需要科学培育,需要更多的园丁关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愿更多的地质学者参与到地质旅游中来,做一名辛勤耕耘的园丁,愿更多的旅游景区加入到地质公园行列,为园丁提供更多的地质旅游花园,更愿地质旅游之花在中华大地上怒放。


 最后,我以一首诗来抒发我对地学旅游的情怀:


地学科普的路还很长很长,

地球的浪漫故事还很多很多,

岩石会说话的时代已经到来,

化石高吭着生命的赞歌,

灾害激发出人类对环境的热爱,

地貌描绘出壮丽的山河,

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地质文化: 搞地质的父母六一节送给子女的地质大爱

下一篇:地球物质大循环: 岩浆岩与信阳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