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中的五朵金花
2017-05-22 14:46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既能解“花语”又能听“石言”的观赏石中的“五朵金花”。

 

 1、菊花石


 菊花石的质地坚硬,外表呈青灰色,里面有天然形成的花型,酷似异彩纷层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其中的“菊花”部分,“花蕊”是晶粒状矿物的集合体,“花瓣”是一个个菱面体晶体形态紧挨或断续连接所产生,矿物成分依据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红柱石、天青石、方解石等。其长短不等的柱状矿物集合体,以花蕊为中心向三度空间做放射状排列,形态万千,慰为奇观,又被称之为“会唱歌的石头”。



 它生成于约2.5亿年前下二叠统栖霞组中上部浅海相沉积的灰岩中,系富含锶的碳酸盐岩在成岩后期经过结晶交代而成。其石质细腻,易于雕琢成工艺品。



 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且常含硒、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此制作成茶具颇受欢迎。最早发现于湖南浏阳永和镇,后来在鄂、陕、赣、桂、京等地也有发现,但仍数浏阳菊花石品质最佳。


 

 2、梅花石


 梅花石一般为原石上有花纹为梅花,或有花纹为梅花树的原石品种,在奇石大家族中,梅花石是我国特有的石种。因其体遍布天然的花纹,酷似梅花,故称“梅花石”。



 在墨黑、褐红或浅绿的底色上,布满了雪花白、柠檬黄、竹叶青等色彩组成的天然花纹,图案多似连枝梅花,蛇曲宛转,栩栩如生。


 梅花石质地细腻光润,质硬6以上,不易磨损。表面多处浅凹点,是该石的特点,无裂。各地都有梅花石的出现,色彩也较为丰富,主要有泰山梅花石、河南梅花石、新疆梅花石和九龙壁梅花石等。


 3、牡丹石


 牡丹石是一种带有五瓣花状花纹的玩石,属于花岗岩石种,底色为黑色,石体上均匀分布了很多的或白或绿的晶状体,宛如一朵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像含苞、似盛开,由此得名“牡丹石”。



 牡丹石之乡是闻名于世的洛阳龙门石窟东十余公里万安山下的偃师市寇店镇五龙村,此镇因宋朝名相寇准在此住宿而得名,而牡丹石就深藏在万安山的褶皱中。



 据专家考证,牡丹石的形成是在15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中,由晶体状的中基性火山熔石随其他岩浆流动混合而成。牡丹玉石岩脉产于最老的地层太古界登封群的石牌河组,性能优越,风格独特,抗风化,经久耐用,无放射性,能改善视觉环境,改善生态环境,黑石生白花,白花映黑石,黑白相间,妙趣横生。



 黑色的石料硬度达6度,可与花岗岩比高低;白色的花硬度为7度,可同白玉相媲美。在自然时光的打磨下,牡丹石集山川之灵秀,汇诗情画意之美韵,成为美石中的奇葩。



 4 、  荷花石


 洛阳荷花石产于熊耳山系的栾川潭头——秋扒——狮子庙一线。大约在15亿年前的元古宙时期,地球的演变在晋、陕、豫三省交界形成了一个面积大约6万平方千米的三叉形的大裂谷。裂谷内火山口密布,火山喷发此起彼伏,形成了6千米厚度的火山岩。



 火山喷发时,岩浆中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在地表流动和冷凝过程中,气体开始向岩浆熔岩流的上部移动,直至散发出去。没有散发的气体,会在岩石中保留并形成一个个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的孔洞。这些空洞在后期发生变质时,被其他矿物质填充,在岩体上便呈现出颜色不同于基岩的杏仁状斑体。由于充填物成分的不同,从而出现五彩斑斓的图案。


 


 荷花石的观赏特点是:一是色泽美。洛阳荷花石色泽十分丰富,艳丽华美,其色泽自然天成,可长期保管不褪不变。二是石质美。其质地为火成安山岩,硬度较大,颗粒细小,打磨抛光后细密如玉,抚之如婴儿的肌肤,手感温润滑腻,令人怦然心动;三是反差大。在深色基底上呈现或白、或绿、或红或黄,或者五彩斑斓的图案,反差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一见难忘。四是构图丰富。



 5、竹叶石


 竹叶石,顾名思义,主要是呈现竹叶状图案的一种观赏石。产于山东省莱州市,有“莱州竹叶石,板桥叹莫如”的说法,被誉为“画面石之皇者”。寓意:高风亮节,竹报平安,谐音“祖业石”,有家族事业坚若磐石,生意兴隆的寓意。



 竹叶石为石灰岩,学名叫竹叶状灰岩,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硬度约4至5度;呈红、紫、蓝、黄、白、青灰、紫灰等颜色;石上纹理多为竹叶状,有的凸出石面,奇形分布,相间明显,清秀可爱;因花纹既像竹叶堆积又形似一团鲕状鱼籽而得名。


 竹叶石原岩是集散于海里的碎石,经过海水冲击、侵蚀成类似橄榄状长约0.3~10cm的碎块后,被钙质的胶接物粘压在一起,在地壳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长期风化、雨水冲刷等作用而逐渐形成。


上一篇:爬山带只狗,不逮兔子去找矿?

下一篇:交错层理提供的信息——风水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