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企已经到“非常危急”的时刻,企业主联名请愿
2017-05-22 08:21 来源:陶瓷信息 编辑:矿材网

 5月21日,记者从淄博产区一行业人士处了解到,因淄川区人民政府印发的《进一步落实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工作部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5.18方案》),引发企业对产区未来的担忧,认为“淄博建陶行业在一系列不合理政策的折腾下,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淄博产区陶瓷企业联名请愿呼吁,希望调整 5 月 18 日政策,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淄博请愿企业认为:产区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


 5月18日,媒体爆出一份没有盖章也没有具体发文日期的《5.18方案》,要求:淄川区生产线不超过50条,兼并重组后数量不超过25家,生产线总数不超过50条,总产能不超过1.8亿平方米每年,在2017年5月底前,拒不参与兼并重组的建陶企业责令停产。

 

《请愿书》提出:淄博转型升级之中的一些配套政策,使企业背负了过多的包袱,尤其是一些具体落实到什么样的企业保留、保留的企业如何做等政策设计不合理,与保留优质产能的初衷相悖。

 

 联名请愿的企业认为,这给外围客商的信心造成严重打击,使淄博建陶贴上了“靠不住”、“要逃离”的标签,更有可能会在未来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而《5.18方案》被报道后,对淄博产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很多国内外客商撤单、取消合作;一些转型升级中抄小道、产品低端的工厂趁机炒作所谓的生产线指标价格,要价从 200 万涨到 1000 多万;正在发展中的优质企业顿时惊慌失措,对政策产生疑问,甚至有的悲观到要完全放弃的地步。”

 

 联名请愿的企业认为,淄博产区“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因此,企业在《请愿书》中提出3点请求:


  1、调整 5 月 18 日政策。以后出台任何陶瓷行业的产业政策,希望能与建陶企业、行业办、客商代表和专家一起论证后制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矛盾的产生、更能加快我们优化升级的步伐。同时,与利益相关方进行科学论证,也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3)第 22条中所要求的;


  2、对不盖公章、无具体日期等不符合机关公文发布规则的文件予以规范。在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予以公布;


  3、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树立政府在行业中的公信力。在未来政策制定上,一定要紧密跟随市政府办公厅在 2016 年制定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对之前已经满足升级改造的企业、对千分制考核优秀的企业、对在突出领域有建树有发展的企业予以产能的优先配置。这需要市委市政府在产能配置上予以足够的关注和主导,避免发生 5 月 18 日文件中那样制定的平均主义政策,使得劣币驱逐良币。


 淄博“退城进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2016年9月,淄博市就出台了《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方案》,方案要求,淄博市建陶行业产能将从目前的7亿平方米削减到2亿平方米,其中搬迁入园产能总量1亿平方米,就地改造1个亿产能。


 据估计,每家搬迁企业应新建3条生产线,每条投资1亿元,加上其他支出,每家搬迁企业要投资3.5亿元,这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的。另外,搬迁企业需一边建设一边维持原生产线生产。因为一旦企业宣布停产搬迁,供应商、预付的客户和银行等都会去企业索要欠款,这是一种“挤兑”,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同时,企业对政策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淄博市去年9月份公布的《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方案》,到现在已经有了两项大的变动:1、由于土地性质的问题无法解决,搬迁位置从中铝工业园改到了淄川区罗村。2、原就地改造企业的名单被推翻,进行重新筛选。之前符合保留条件的企业较多,而根据方案只保留1亿产能原地改造的要求,名单中的企业显然太多了,需要重新确定。

 

 同时,在淄博陶瓷企业看来,“淄博市政府对园区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预算只有一亿元,在审批和建设并不简化的情况下,项目可能缺乏政府资金支持,最终没有利润”。

 

 而对于集中制气、制粉、废物处理和研发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没有明确预算,存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另外,合作也受领导换届、政策调整等影响有一定不确定性。


 而对于集中制气、制粉、废物处理和研发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没有明确预算,存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另外,合作也受领导换届、政策调整等影响有一定不确定性。


 下图为5月21日,淄博产区某行业人士向记者提供的《请愿书》,联名请愿呼吁,希望调整 5 月 18 日政策,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上一篇:矿山的那些事儿,第一个就笑疯了......

下一篇:涂料涨价高压之下仍无法抑制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