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旅游地学的诗和远方——河南洛阳黛眉山地质公园
2017-05-17 14:07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记忆远古时期的潮起潮落

见证地质历史的沧海桑田

黄河上的碧水湾、红石谷

这里是河南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


 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沉积构造遗迹和峡谷地貌、水体景观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度52分 至112度18分,北纬34度50分 至 35度05分。

 公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境内,黄河小浪底库区南岸,由5个景区组成,它们分别是:青要山景区,龙潭峡景区,黛眉山景区,荆紫山景区,万山湖景区。总面积328平方公里。

 一、碧水峡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全长5464公里,以八里峡为界,分为两段,上段穿行于高原与峡谷,下段流入华北平原。

 八里峡是万里黄河上的最后一段峡谷。举世瞩目的小浪底大坝就建设在八里峡的下游。小浪底水库在造就高峡平湖的同时,也使黄河这条多泥沙河流在咆哮了大约15万年之后,以一湖碧水,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大自然与小浪底工程共同造就的山水大观。从黛眉山到万山湖,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分布,如同一卷打开的地质史书,记录了华北陆块距今十二亿年到两亿五千万年间的沧海桑田变化,不同时代的地层铭刻了一段段地质历史,塑造了一幅幅地貌景观。

 万山湖景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地貌上表现为低缓的丘陵和宽阔的山谷,小浪底库区蓄水后,湖水汇聚,形成面积达168平方公里的浩瀚水面,山水交融,水光潋滟,碧水伴峡湾,北国赛江南。

 荆紫山巍然伫立在八里峡南岸,由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构成,地貌上表现为长崖峭壁、奇峰怪石。荆紫山顶观八里峡,线峡水天,深邃幽奥,东端的大禹湾、西端的峪里湾,收放开合;黄河上看荆紫山,山雄势壮,迤逦蜿蜒,犹如虎踞龙盘。


 二、红石峡谷


 黛眉山、青要山、龙潭峡景区发育距今12亿年前后形成的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厚达825米,是河南省同时期地层出露厚度最大的地区。在新构造运动期间,黛眉山地区以黄河大断层为界发生分异,断层以南抬升成山,断层以北沉陷为谷地.流水沿节理裂隙追踪下切,形成了一系列开口向黄河、呈“之”字形展布的红石峡谷群和山顶平缓如台、四周为断崖围限的方山地貌景观。

 这种‘红石峡谷群地貌’,既有‘丹霞地貌’的特点,又有‘嶂石岩地貌’的内涵,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黛眉山的主峰叫黛眉寨,是一片美丽的高山草甸,是距今500~260万年之间形成的夷平面。九曲回转的黛眉峡就是流水切割夷平面形成,高崖深谷、粗犷雄险,游客可以在长达40公里,宽仅数米至十余米,深达百余米的峡谷内,进石门、过嶂谷、穿越弧形一线天。

 龙潭峡俨然一处水庭空间,泉瀑相连、溪潭珠穿。置身其间,欣赏流水形成的瓮谷、悬沟、壶穴、石龛等,体会以柔克刚的真实内涵;站在双崖对峙的壁立巷谷中,仰望佛光罗汉崖,数百尊惟妙惟肖的罗汉金光闪闪;俯视谷底,可见水往高处流的自然奇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

 双龙峡的“V”形谷地貌最为称奇,一系列奇峰怪石、水蚀旋潭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红石峡谷还是沉积构造的天然陈列馆,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教科书上所有的滨海沉积构造遗迹。多达数十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构造描绘了远古海洋的波澜壮阔(大波曲波痕、小波曲波痕、复合波痕、改造波痕、干扰波痕)。

 如描如画般的大型交错层理是远古海洋的滨海沙坝产物,砂坝阻隔海浪,可以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泻湖环境,黛眉铁矿中发育的鲕状构造、肾状构造,就是这种环境的实证。绝妙的泥裂构造与龟背上的花纹绝无二致,是干旱气候留下的记录。由于石英砂岩含有铁、泥质的团块,经后期风化作用,形成了罕见的蜂窝崖景观。

 在龙潭峡谷内,山崩形成的波痕崖、天碑石、天书石,还有拟人似物的象形山石和各种动态的飞瀑流泉。大量的崩塌巨石,散乱堆积,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石岛庭院。

 天碑位于龙潭峡的尽端,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座丰碑。高度达100余米,由崩塌作用形成,岩层直立,碑体的厚度,就是岩层的厚度,层面上的波痕构造也十分发育。天碑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俯视如刀背、仰视如苍鹰、正视如书、侧视如碑,任你遐想。

 三、华章新曲


 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新安县,目前已发现有煤、铁、铝土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被收藏家们视为珍宝的黄河奇石就出在黛眉山的峡谷深处,中元古界的石英砂岩,就是黄河奇石的母岩。黄河奇石奇在若此若彼,妙在亦是亦非;神贵风情万种,形贵天下唯一;赏者见仁见智,识者如醉如痴。

 黛眉山地区的黄老文化源远流长,青要山、荆紫山、千唐志斋、汉函谷关、北冶冶铁遗址、北魏摩崖石刻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洛阳自古为“九州通衢”,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对外联系多元化的区位优势。黛眉山是黄河上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与洛阳市的距离只有50公里。从洛阳市到黛眉山,走陆路和水路均可到达,二者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

 随着以传统观光为主的文化旅游向以休闲度假、野营探险为主的山水旅游方向的转变,打造黛眉山科普、休闲、探险游,将是对洛阳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黄河见碧水,

青山藏幽峡,

沧海写史书,

天公树丰碑。

黛眉山,黄河上的一颗明珠,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

 


上一篇:结构构造提供的信息——远古的记忆

下一篇:地质公园,旅游地学的诗与远方——河南汝阳恐龙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