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一个盛会。 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4000余名中外记者关注动态。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据中银国际研究部近日发布的《“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为全球企业打入沿线新兴市场提供良好契机,那么,在这场历史机遇面前,陶瓷行业在“一带一路”中有什么发展机遇呢?
习近平主席宣称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情况
(注:港口设施质量和物流表现指数均为越高越好;表格按这两个指数加总后的升序排列;资料来源:Datastream,云锋金融整理。)
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作为和各类基建项目紧密相关领域,建材家居也将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迎来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鼓励下,建材家居企业在海外设点已成常态。据统计,目前仅九牧一家企业,就已经与越南、阿联酋、卡塔尔、蒙古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卡塔尔开设了第一家海外五星定制旗舰店,更加深入的将触角伸向沿线高端市场。
对于陶瓷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显然也打开了一个极大的市场,可以从以下方面简单分析:
一、陶瓷砖出口利好
日前,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亚民发布了第一季度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数据,据悉,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陶瓷砖(HS编码:6907)出口9.14亿美元,同比降低27.99%,出口陶瓷砖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菲律宾、韩国、越南、香港、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南非、以色列、柬埔寨、加纳、加拿大、秘鲁,“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达半数以上。 而菲律宾政府将在棉兰佬穆斯林自治区(ARMM)、卡拉加(第13区)、东维萨亚(第8区)、索科斯卡尔根(第12区)、北棉兰佬(第10区)等5个贫困区域推出13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算总金额约1574.4亿比索。越南河内市提出2016-2020年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8.5%-9%;工业建筑业增长10%-10.5%等都将成为陶瓷砖出口的利好消息。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毅曾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形成了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局面。“一带一路”的实行,昭示着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额的同时,也有利于外贸出口结构优化。
二、陶企在不断走出去
对于“一带一路”的巨大发展机遇,部分中国的陶瓷企业已开始布局,率先走出去,科达等“从传统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分公司的布局开设,再到海外投建陶瓷厂的陆续投产”,而金意陶、罗马利奥则通过“集群式”走出去。
1、集群式走出去
《南方日报》5月12日发布文章《粤企携140家企业抱团出海 马来西亚总理三次现场点赞》,森林城市是广东民企碧桂园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建造的一座面向全世界的城市,开工仅两年,就已经沧海变城市,酒店、商业街、奢侈品店、交通中心等设施均已投用,并且带动约140家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案例。在森林城市这样一个集群式“走出去”的运营管理服务海外平台,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来到这里大展拳脚。截至目前,与“森林城市”合作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140家,包括华为、金意陶、罗马利奥等。
参与到森林城市合作项目中去,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乾认为这对于企业的海外拓展意义重大。“通过参与森林城市的建设,我们在马来西亚建分公司,可以做实,不像原来的纯贸易形式,同样可以把东南亚当成国内市场一样的方式进行运作;第二,把这个项目可以作为我们金意陶品牌在东南亚,特别在马来西亚宣传或者推广的口碑,大家可以作为样板工程去参观,形成口碑案例。”
2、海外建厂
对陶瓷行业来说,“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不仅是出口,更多的企业选择直接在国外投资建厂。据知情人士分析,以俄罗斯市场为例,上马一条500万㎡的陶瓷生产线,成本仅为意大利设备的70%。同时,俄罗斯的燃料成本比中国要低很多。在陶瓷生产成本中,中国的燃料成本占据30%左右,而在俄罗斯低至11%~12%。在瓷砖价格上,俄罗斯则是中国的两倍。在俄罗斯做陶瓷,全部投资甚至可能在投产后1年就收回。
东南亚是国内陶瓷砖出口的绝对主力市场之一。而越南地区作为东南亚的腹地和美国政策倾斜的对象,在辐射面积和出口税方面颇具优势。 据了解,如果能够成为当地法人,获得原产地商标或相关证明,便可以合法规避贸易壁垒。越南出口美国市场的关税非常低,中国企业在本土直接出口美国是200%的关税,而在越南出口美国的关税才10%;同样是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越南是零关税,中国出口到印尼、马来西亚及印度则经常遭贸易壁垒。业内人士认为,不少中国陶瓷企业置换出口产地,也不失为打破贸易壁垒的方法之一,最直接的方式则是出境建厂。
从目前中国陶机设备出口数据看,印度、越南等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陶瓷厂,产品服务本土并辐射周边市场。有业内人士就分析认为,到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对于解决反倾销、降低生产成本等大有裨益,也可以规避欧美国家的反倾销风险。
科达洁能、摩德娜等为代表的陶机企业早就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印度陶瓷业近90%的机械装备从中国进口。而科达海外的主要市场在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区,均是“一带一路”覆盖的重点区域,同时也开始了海外建厂的步伐。5月12日,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相关领导、中国央媒及肯尼亚知名媒体一行围绕这一议题参观考察了科达洁能与广州森大合资建设的肯尼亚特福陶瓷厂。
据悉,目前,科达洁能与广州森大双方合作投建的肯尼亚陶瓷厂已顺利投产,投产后即实现当月盈利,目前已实现连续盈利。肯尼亚工厂生产线设计产能为22000平方米/天,计划近期再将产能提高到28000平方米/天。工厂设备运行稳定,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存货周转期约为半个月,产销两旺。基于肯尼亚及东非当地市场对瓷砖消费品的旺盛需求,同时肯尼亚一期项目的良好示范效应,继肯尼亚一期项目之后,5月11日,科达洁能与广州森大共同签订肯尼亚二期项目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投资总额为1.45亿元人民币,设计总产能为3万㎡/天,并计划于今年内实现投产。
背景资料:何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正式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具体包括如下国家:
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
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独联体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
中东欧16国:(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