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环保督查以来,各行各业是如履薄冰,在逆境中求生存。矿山、陶瓷、玻璃、化工等行业各种“倒闭”、“关停”、“破产”、“转让”、“合并”、“拖欠工资”、“业绩下滑”、“亏损”的消息不绝于耳。
除了这些政策法规之外,内在的低价恶性竞争也在吞噬企业的好光景。为了维系客户、保证有生意可做,一些企业不惜以“保本”姿态卖货,加重了更多中小型企业倒闭风险。现在看来,比“环保关停”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
低价竞争,捅死同行
近日,网上一则很火的因“低价竞争,捅死同行”的新闻传遍各大媒体,事情是这样的:
2017年5月,江西永修一家电动车店的老板大白天被同行用刀捅死。原来一个顾客先是在对面店问换购48V20AH的电池什么价,店主看见是自己的老顾客。就报价400元,谁知顾客还嫌贵,走了。来到对面一家店问价,店老板报价260元换购,成交之后,顾客还跑到对面店质问老板,一样的牌子别人换购260元,而你卖我400元,我还是你的老顾客,平时还不知道你黑我多少钱?店主一气之下,从家里拿出一把刀,来到对面店里,连捅三刀,把刚刚换完电池的店老板杀了。
集体加价,共同受益
同样是江西,再来看另一个集体加价的案例:
以陶瓷企业为例:因环保整治导致的开工不足,产能极速消减;因矿山整治,陶瓷原料涨价;因921限超令,陶瓷运费上涨;各种大环境影响,提价已是必然。3月23日,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针对以上陶瓷行业的困境,专门发布《关于“缓解企业生存压力,统一上调产品价格”》的倡议,产区陶瓷企业积极响应。4月1日起,参加此次调价倡议的企业产品价格在现有基础上统一上调5%-10%。而这是开年之后产区第三次提价。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价格回暖。厂家的良性发展,对于经销商而言也是一份保障,厂家涨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好事。
同样是面临企业困境,不同的价格战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是无利可图,甚至性命不保!一个是各方受益,共同发展!
今年,企业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状况,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意确实不好做!若是选择“低利润增大销量”的运营模式维持生存,就像江西电池案例一样,不赚钱都要维系客户、维持生产,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有的甚至销售价比成本价都低。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优质产品的厂家经营遭遇困境,同时更是加快了中小型塑料屋面厂家倒闭的速度。这种“亚健康”运营模式最终会成为企业的致命伤害,所以部分中小型企业只能得到被市场淘汰的结局。
经销商
“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
打价格战犹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低价竞争受伤吃亏的最终还是企业自身,无经济效益甚至亏本经营,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不了多久,而且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也丧失了从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其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到头来会发现这是条死胡同,只能造成恶性循环,自取灭亡。
消费者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总有人会接单。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如果他们能做,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长此以往,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威胁,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一定会下降。
“一分钱一分货”
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低价换来的只能是劣质产品。恶性低价竞争不仅扰乱各行各业的行业秩序,更是侵犯了客户的切身利益,不考虑实际的性价比,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靠产品说话,完胜价格战!
我们宁愿为价格解释一阵子,
也不要因为品质,向客户道歉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