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热门新闻
  • >
  • 观点
  • >
  • 河砂禁采,海砂质量存疑,进口砂供货不足……机制砂替代天然砂还要多久?
河砂禁采,海砂质量存疑,进口砂供货不足……机制砂替代天然砂还要多久?
2021-03-29 10:29 来源:广东建设报 编辑:矿材网


  ▲目前广州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制砂生产企业只有两三家,发展空间颇大。图为广东复特特种砂浆用机制砂生产现场。


  2020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河南等25个省市区发布了未来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2021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1%(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9%。可以看到,大基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砂石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期。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的当下,辅以“新基建”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工业较快增长,投资和消费稳步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投资建设也逐步复苏并实现增长。这带动了作为重要基础建材——砂石价格的持续上涨。

  据砂石骨料网行情通监测,3月5日以来,全国多地砂石价格已连续多次上涨,上涨地区也分布较广,如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砂石价格均已出现上涨现象。

  然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加快,传统的天然河道采砂已造成砂石资源枯竭、水源污染、引发河堤安全等各种资源、生态和社会问题。而不合理的河道采砂行为会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及繁衍环境,造成附近水域水质污染,破坏水面景观,甚至可能影响河道堤防工程的防洪功能和涉河建筑物安全。

  对河砂资源相对丰富的广东省而言,多年以来,砂石供应比较稳定。但是,近年来因河道禁采,全省多个地方开始对流域内主要河流干流与重要支流采取河砂禁采政策,遏制过度开采,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行为。与河砂相比,海砂资源储备丰富。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祝雯指出,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海砂需要采用专用设备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海砂氯离子含量须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当海砂净化不规范、不彻底时,残留的氯离子将会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腐蚀破坏作用,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锈胀开裂,从而给结构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近年来,另一类全新的海峡砂石开始悄然出现在市场,这些砂石为在福建沿海和台湾海峡区域开采的砂石品类。问题是,这些开采行为基本没有任何证照,属于盗采行为,最终进入建筑市场的产品是否淡化合格令人存疑。而进口海砂由于疫情的影响,也在短期内造成供货不足,这在去年年初的马来西亚进口海砂延缓到货上就曾有端倪。

  如此一来,寻找传统砂石的替代资源,加强国内的砂石储备就变得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事实上,为解决“一砂难求”的窘况,国家近年来已经开始着手大力推广机制砂。

  2019年11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形成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十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开前门”和坚决“堵后门”并重,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合理控制河湖砂开采,逐步提升机制砂石等替代砂源利用比例;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四部门出台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更是将机制砂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也强调,要大力推进混凝土搅拌站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监管以及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机制砂等工作。大力发展机制砂,建设机制砂生产基地,是当务之急也是时代趋势。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预拌砂浆分会专家委员、广东复特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炜表示:“应用机制砂可以有效破解砂石料短缺难题、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减少生态破坏。机制砂石因其可采用工业化生产,且生产过程基本不受天气、汛期等因素影响,产量和产品质量稳定;成品砂石级配、粒型、石粉含量等指标更可控,达到精品砂石标准,在质量和成本上其很多性能也优于天然砂。”

 ▲机制砂替代天然砂是大势所趋。


  2017年前后,受环保整治影响,砂石资源渐渐出现紧张。到2018年,全国大约有1/3的地区出现了缺口。从2019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砂石骨料供给继续告急,“一砂难求”成为常态。

  作为天然砂的重要替代,张炜介绍,机制砂的生产开发上,行业拥有了以机制砂石的颗粒整形、级配调整、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展了工艺与岩石匹配性研究,破碎、整形等关键装备研发,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究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

  为保证砂石的运输,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砂石行业企业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各地要研究砂石骨料行业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措施,推进砂石行业清洁运输。这是砂石行业运输结构调整首次明文纳入“2+26”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方案,将有力助推砂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各地要推进“公转铁”“公转水”重点工程和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治理,减少砂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让企业环保绿色运营,推进建筑砂石骨料绿色供应链建设、盘活现有铁路和水路资源、优化运输结构。

  为保障供给,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张炜建议,机制砂企业应科学规划布点、合理布局,建立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体系,避免产能过剩。同时,建立适应机制砂石大宗物料特点,沿主要运输通道布局一批超大型企业,形成若干大型生产基地。市、县区域合理布局服务当地的砂石加工基地或集散中心。

  政府层面,国家和省市建立砂石行业信息监管平台,构建国家或省市地区信用信息归集平台、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信用信息协同监管平台和一体化业务支撑平台,为实施信用监管、精准监管、联动监管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监管主体。


  目前,国内不少省份对于机制砂发布了相关政策。贵州20年前就开始推广机制砂,有很完善的政策和规范,浙江、江西等多个省份都相继发布相关文件,但总体而言效果并非特别明显。由于生产工艺制约,导致不少原料制砂的标准没有统一规范,这导致了机制砂由于没有明确有效的管控手段导致了机制砂劣币驱逐良币。记者了解到,机制砂市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行业对推广应用机制砂的观念还有待改变,对于机制砂的认识和应用习惯还有待提升;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破碎而来的“机制砂”实际为生产碎石的尾矿“石屑粉”,性能指标难以达到机制砂的标准;三是质量保障能力弱,整个行业还没有把机制砂当成工业化产品来生产和应用。

  张炜说:“小砂石、大世界。砂石看似不起眼,但作为混凝土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项目中耗量巨大,整个城市美好建设都要靠我们这帮‘泥水匠’。但目前,包括政府和行业,对最基础的材料还没有重视。”他认为,从观念上转变是最难的一步,如老百姓现在对机制砂有误解,看到混凝土里的机制砂石与传统的1-3石比更小,就以为搅拌站用1-2石来以次充好,赚黑心钱。

  对此,祝雯持相同的态度。她说:“搅拌站对传统天然砂石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混凝土大批量生产时希望原材料稳定,混凝土配合比稳定,不希望原材料质量波动或改变配方,但从技术的推动上来说机制砂是大势所趋,行业是一定要去试用的,最终形成适合机制砂的生产工艺。”

  至于如何推动,她表示:“技术层面上,一是要从源上头保障机制砂品质的稳定,要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机制砂生产工艺流程。在广州,目前市场上只有两三家具有一定规模能够稳定生产机制砂的企业,其他厂家的原材料来源都比较复杂,机制砂生产企业一定要建立检测实验室,对机制砂产品进行出厂质量控制。二是机制砂的应用方混凝土生产企业要对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进行充分试验,储备机制砂应用技术;三是施工环节,行业也要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交底,了解机制砂混凝土的特性,做到因地制宜,让机制砂混凝土变得好用。”

  另外,由于我省的自然资源丰富,机制砂与水洗砂、混合砂相比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业内人士估算,机制砂在广东的使用比例不到10%。在机制砂的研发上,还存在不同母岩与破碎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不足、精品机制砂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机制砂的应用技术标准和体系有待完善等难点。

  张炜建议,要加强机制砂石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产品、装备、检测、环保、节能、安全等关键环节,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推进砂石产品及生产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强化砂石标准与混凝土、预制件等下游标准联动,围绕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制定高品质砂石标准。

  企业自身要加强机制砂石应用技术研究,做好质量体系控制,并加强企业自律。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做好立法,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与利用,包括加强非法采砂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加大河道航道疏浚砂利用。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支持扶持政策,产业布局,推进行业从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的转变,做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把机制砂、砂石尾矿再利用等被列入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产品服务。

  同时,机制砂相关的行业协会也要做好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引导,树立行业示范;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培训,做好评估认证管理、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为行业培养懂政策、知行业、有技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激励行业创新,对行业创新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强统筹协作,积极发挥协会桥梁作用,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近年来国内主要江河来沙量大幅下降,加之一些地方对砂石基础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行业整治工作简单粗放,没有统筹好“堵后门”和“开前门”的关系,造成区域性短期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低质砂石进入市场,增加基建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成本的同时,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并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表示,机制砂和天然砂的使用不应是对立而是互补的,既要做好机制砂的推广应用,也应保证天然砂的稳定供应。

  在打击非法采砂的同时,要大力推动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河砂资源,做好规划编制,统一管理,缓解砂石市场供需矛盾,推进河砂开采与河道治理相结合,实现河道治理与河砂开发利用双赢,促进机制砂石、河湖砂、海砂及替代砂源等科学利用。

  广东省海岸线漫长,沿海有14个地级以上城市。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违法违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海砂行为时有发生,给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近年来,砂石飞涨,非法盗采海砂行为也日益增多,由于地理和成本因素,净化海砂已成为部分沿海地区建筑用砂的重要来源。对此,国家和部分地方制定出台了有关海砂及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的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

  对于规范海砂使用,张炜建议:一是全面实施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联合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建立完善海砂开采管理长效机制。二是严格执行海砂使用标准,确保海砂质量符合使用要求。三是加强打击非法海砂的开采,对合法海砂企业出厂材料进行全面信息监管和跟踪。四是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监管,督促预拌混凝土企业严格原材料进货检验、使用和出厂检测等制度,杜绝使用无合法来源证明、质量不合格的海砂,确保海砂及混凝土质量符合使用标准要求。五是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和检测,严禁使用氯离子含量不达标的混凝土,严禁海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钢筋混凝土中,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砂石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提升产品质量是头等大事。张炜说:“骨料品质决定混凝土品质,混凝土品质决定建设工程质量,我们要充分发挥南粤工匠的精神,品质为先,质量为本,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做好责任担当,为广东城市品质提升服务。品质是核心,成本是关键,应用是保障,要走精品机制砂品牌之路,制备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品。”

  对于机制砂与天然砂的关系,祝雯说:“要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地推广机制砂,让机制砂成为天然砂的一个可替代产品。目前,广东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都市圈的建设,为了保障如此大量的建设需要,如果不储备充足的砂石,保不准将来有一天环保部门不让开采天然砂了,建设就没有砂石可用。因此,要培育机制砂的市场、技术以及整个产业链。”


上一篇:各国关键矿产目录大比拼,这些矿种重中之重!

下一篇:砂石产业想要健康有序发展?资源短缺问题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