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陶瓷产区除了四川受到重创外,其他产区基本维持稳定,但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环保风暴下,南方陶瓷产区生产概况分析》,再来看一下北方陶瓷产区生产情况:
牺牲最惨烈的淄博产区
连续两年的环保重拳,打的淄博产区是元气大伤,大部分产能灰飞烟灭,同时,淄博产区也是整个陶瓷行业落实供给侧改革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执行最为勇敢彻底的一个产区,实际拆除高达上百条建陶生产线,将压减低端产能5亿平方米。截止到目前,淄博产区实际开产的产能已锐减至40来条生产线,虽然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剧增,但由于前期客户流失较多,也不敢贸然让瓷砖产品涨价。好在能开工的企业较少,产品销售还不是大问题,但今年退出全国三大瓷砖产量的产区已成为事实。未来淄博产区的发展是建设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发展层次上由“老、初、原”产业逐步演变成“高、精、尖”产业。
现在不少企业仍在紧张施工,力争在6月底入园,由于淄博产区是老牌陶瓷产区,底子厚、基础扎实,在瓷砖产品创新、创意元素、工艺设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4月份佛山陶博会上淄博产区的新品也是精彩纷呈。这些年节能环保一直事关着淄博企业生死存亡,只要迈过去这道坎或许就是一片新天地,未来新的产业园尤其是在推进集中煤制气、集中陶瓷制粉等方面又再次走到了全国的先进行列,虽然产能降低了,但以后产区知名度、产品美誉度、科研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是值得可期的。可以说近两年如果没有淄博产区产能的有效退出,倒下的陶企也就未必是谁家了。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陶瓷行业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喜忧参半的临沂产区
喜的是,由于2016前后抛釉砖大行其道,微晶石、金刚石市场更是人声鼎沸,在高利润的驱动下,临沂很多厂家撤掉了很多瓷片生产线上马改产地砖生产线,造成了瓷片生产线大幅减少。同时相邻的淄博瓷片生产线时不时的关关停停,今年3、4月份瓷片生产用的原料熔块生产企业受环保压力大面积关停,这也就造成了2017年开春以来瓷片脱销、缺货、产品供不应求,新年一过就提价了5次,个别企业的瓷片涨幅超过了30%以上。
忧的是,原材料暴涨让很多中小陶企压力山大,加上今年临沂地砖市场急剧膨胀,数据统计,目前临沂每天新增的地砖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0万m2以上,按照已知的生产线产能来算,全部厂家投产后,临沂地砖日产能将达到30万m2,整体地砖产能可能翻了3倍。
随着产能的大量释放,在地砖需求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去年大卖的金刚石产品严重积压几近爆仓的陶瓷厂家越来越多,不少厂家在销售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得已只能超低价忍痛甩卖,销售价格较春节前大幅下滑20%以上。目前产区销售火热的依然是400*800、300*600的瓷片,地砖方面部分厂家的800*800大理石瓷砖、新品羊脂玉、钻石玉等品种也很畅销。可以说目前临沂产区有墙砖生产线的眉开眼笑,有地砖生产线的却苦不堪言。
环保方面今年临沂产区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主产区罗庄整体规划退城入园也就是时间问题。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喜忧参半。
逢会必停河北产区
河北产区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唐山、高邑、赞皇等地曾经全国知名度颇高。在瓷片、仿古砖、抛釉砖等市场销售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客户群体,只是多数企业在产品配套和规模上略偏小。
在京津翼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毗邻北京,是环保部首个督查的省份,在大气污染整治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当环保风暴席卷全省时,力度和范围都史无前例,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建陶业产区高邑、赞皇等地,承受着较其他产区更大的环境压力。
几乎可以用逢会必停来形容,第一先例莫过于9.3阅兵,几乎所有陶瓷企业都要停下来,此后逢会必停已成常态,下个月“一路一带”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届时停不停产又是一个大看点。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逢会必停。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的河南产区
河南陶瓷产区拥有广阔的中西部市场、优越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现在已成为国内知名陶瓷企业布局中原的首选之地。近几年引进了上百条瓷砖生产线,来着力打造成立足河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目前已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在这轮原材料暴涨过程中,便利的交通条件、较低的投资成本使自身的区位优势十分凸显,在毗邻其他产区瓷砖都在涨价的大氛围下,多数企业为了长期发展耐得住寂寞在保持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坚持少涨或不涨,为产区赢得了不少的信誉和口碑,产区瓷砖各类畅销产品齐全,出现了近几年来最好的销售局面。但由于产区各类畅销瓷砖产品基本都是跟随其他主流产区,比如瓷片、仿古砖、金刚石、大理石等几乎没有自己的定价权,在自主研发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环保方面,自2016年中央环保督查组到河南督查反馈指出河南省环保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情况,河南随即在全省加大了环保整治,实行错峰生产。春节后,内黄、鹤壁等陶瓷产区多次因重污染天气管控,而要求陶瓷企业停产。环保执法十分严厉,多家陶瓷企业被约谈、叫停,但很快就又恢复生产,停产积极复产也快,只是反反复复的限产、停产、开产,使很多陶瓷厂家生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
招蜂引蝶的山西产区
山西是资源大省,特别是高岭土、长石、石英石、紫砂陶土、耐酸粘土、石灰石以及丰富的燃料——煤炭等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条件。
近水楼台先得月,产区陶瓷主产地阳城,以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现代陶瓷产业,初步实现了产品多元化、产业链条化、生产园区化。2016年陶瓷产业实现了总产量1.5亿平米。春节前后,在原材料暴涨的新常态下,资源优势让山西产区更显得核心竞争力突出,投资价值洼地较为明显。连续吸引了包括广东、福建、淄博、临沂大的陶瓷企业落户山西,这也为山西陶瓷企业整体产品技术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眼下多数陶企业瓷砖产品产销平衡率,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未来发展更显得后劲十足。环保方面,山西主产区阳城对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也是保持了高压态势,要求全部陶企4月底完成煤改气,这在成本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招蜂引蝶。
出口渐成气候的法库产区
由于东北远离广东佛山,于是法库产区的瓷砖产量足、产品价格低、经销利润高的优势就显得非常突出,辐射的销售半径十分稳定。虽然2000年左右才开始起步,但现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陶瓷产业园区现有入驻企业近300多家,同时产区具有矿资源非常丰富的天然优势,上下游配套企业齐全,其中不乏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等。法库陶瓷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去年出口额达到了6500万美金。在完善报关、商检、海运、货币结算等系列环节以及流程方面已很成熟,服务周到流程成熟。
据了解,法库县正在抓紧组建陶瓷出口集团,确立了“紧盯俄罗斯、巩固蒙、日、韩,主攻中东、开拓非洲、进军美洲的出口方向”。积极推动法库铁路场站运营,有序推动设立海外仓,抓好国际展厅建设。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瓷砖出口力度加大已渐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