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下,南方陶瓷产区生产概况分析
2017-04-24 10:17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目前,环保部从全国抽调了5600名环景执法人员将对京津翼及周边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安监方面,多地都开展了消防、安全、安监大检查活动,凡出现安全事故、存在重安全隐患的单位先停产在整顿。经过这一轮原材料涨价潮、环保严厉整治等洗礼,很多陶瓷产区的优势和短板已暴露无疑。

 在这些大背景下,全国各大瓷砖产区现状如何?到底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呢?

 有惊无险的佛山产区

 广东产区是中国瓷砖的发源地之一,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由于在市场营销领域、原材料资源、客户群体等方面自身优势特别巨大,在这轮原材料暴涨的冲击波中受影响最小,整个产区瓷砖价格也是不温不火,没有跟随其他产区的那种躁动,继续维持原来四平八稳的节奏。春节过后至今也就小幅升价,但是销量非常大,是近年来开春走货表现最好的阶段,4月份的陶博会上的新品精品更是层出不穷,体现了自身主导陶瓷行业发展趋势的大家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年前中央环保督查组来广东的巡视,各行业全覆盖式的环保整治和清查,顿时让广东陶瓷产区风声鹤唳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好在很多陶瓷企业这些年未雨绸缪,早就在环保方面做足了功课,除个别企业不达标以外,大部分陶瓷企业年后在环保督查过程中过关并顺利开工出砖。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有惊无险!

 意外收获的福建产区

 福建产区,也是老牌的陶瓷产区,早在多年前就被当地政府部门强制使用天然气,彼时很多陶企也是怨声载道,毕竟生产成本的增加太大了,但很多陶企还是顺势而为,清洁能源在陶企中广泛应用,也为如今环保顺利过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轮原材料涨价潮中,福建的陶企与其他产区在生产成本上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靠着雄厚的资本实力、成熟优质的产品加上稳定的生产环境,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不稳定产区的大客户,尤其是山东淄博流失的客户,更是争先恐后的前往合作。据市场反馈的信息,今年春节前后,福建产区不仅成功消化许多的瓷砖库存,而且产品价格涨了还卖了个好价钱,为下一步淡季的来临提供了更多有力保障。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环保高压带给福建简直就是意外收获!

 大放异彩的江西产区

 在这轮原材料大涨的的背景下,区位优势让江西产区大放异彩,尤其是921限载令之后,不少陶瓷产区的销售半径被不断压缩,江西产区的瓷砖产品性价比马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无论抛光砖、抛釉砖还是瓷片,在品牌、品质、价格被长期低估后爆发,产区产销率年前年后都位居全国前列。

 在发展潜力方面,不少品牌企业优势凸出,创新型的企业更是后劲十足,产销率呈逐年增增长态势,70%以上的陶瓷企业没有库存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瓷砖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格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也有个别实力不济的厂家,由于环保、综合实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太弱,非常不幸的倒在了黎明的前夜。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放异彩。

 难逃环保这一劫的四川产区

 在今年北方多产区由于环保因素复产率创下了历史最低的情况下,四川陶瓷产区几乎成了受原材料涨价、环保治理下的最大赢家,北方产区的停产也导致了四川产区内瓷砖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这也为产区瓷砖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春节前后,产区主打产品在区域销售优势不断扩大的影响下,抛光砖、抛釉砖、瓷片销量大幅增加,3月份也一度出现3次上调价格,跟随其他产区累计上涨最高达到30%左右,但去年年底,主产地夹江产区内部一直在传关于禁止陶瓷企业使用煤制气、改用天然气的消息,终于在2017年2月28日夹江县人民政府正式发通告后才得以明朗。于6月30日前完成煤气发生炉关停工作,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因此涉及产区6000余万平米陶瓷生产线需要技改,目前夹江已有数十家陶企一执行停产,一些落后产能和生产线短期内就要面临外科手术式的阵疼在所难免。

 整个产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难逃环保这一劫。

《环保风暴下,北方陶瓷产区生存概况分析》

上一篇:未来两年,临沂建陶等产业退出产能占比达60%

下一篇:环保风暴下,北方陶瓷产区生存概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