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地学旅游(2/3)
2017-04-19 16:19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二、地学旅游的架构和组织

1、地学旅游的架构

地学旅游是科学旅游,因此,它的主体、客体和媒介等与传统旅游存在一定的区别。地学旅游主体和其它旅游主体的区别是旅行者的结构不同,它包括:普通游客、地质院校学生(实习)、专家团队(考察)、中小学生(冬夏令营)、自然爱好者(自驾游)等等;客体则是地质景观及地质景观衍生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媒介和旅游媒介的区别是导游人员的构成不同。它包括:导游员、讲解员、地质专家、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自愿者、服务人员等。

2、地学旅游组织

地学旅游可以是一个公园为单元开展,也可以是几个公园组合在一起开展,还可以由若干个城市、地质公园、景区共同开展,因此,地质旅游可以由公园、景区或旅行社组织,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

一是组织线路:策划若干条能够反映区域地质内涵和文化特色,讲述若干个地质故事、基本具备上述八大要素的地质旅游线路,完善地质旅游线路的标示系统,包括起点标志碑、地质广场、科普平台、科学解说牌、终点标志碑等;

二是组织材料:针对不同的游客群(普通游客、自驾游游客、中小学生、专业实习学生、专家团队。编制科学导游图、卡通导游图和导游词,导游词要生动有趣、寓教于乐、通俗易懂,要遵循科学规律,并有故事情节;

三是组织导游: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要有不同的解说队伍,具体为:① 导游解说;② 中小学教师解说;③ 专业院校导师解说;④ 专家解说;⑤ 自愿者解说。要对导游进行旅游线路上的地质景观知识培训,让导游达到旁征博引、把地质与地貌、地质与生态、地质与养生、地质与文化结合起来,综合讲述线路上地质景观和地质故事的程度。

四是组织游客:参与地质旅游的游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 普通游客;② 夏冬令营、春秋游学生;③ 技术培训;④ 专业院校学生;⑤ 专家团队;⑥ 自驾游游客。

三、地学旅游现状

1、我国开展地学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虽然说 “游山玩水”的理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还根深蒂固,虽然说导游还不能向游客熟练讲解地质景观的成因。但是随着一大批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矿山公园的建设,为地质旅游提供了一个硕大的平台,尤其是博物馆、标识系统、科普丛书和科学导游图,为地学旅游的开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料,在我国开展地学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2、地学旅游成为一些地质公园的旅游品牌

云台山核心旅游线路是子房河峡谷,由子房河谷中谷,红石峡障谷、泉瀑峡围谷、龙凤峡瓮谷组成,云台山因此推出“峡谷奇观”旅游品牌,综合旅游收入由2001的14亿元增长至2012的200亿元,被称为 “焦作现象”。

3、旅行社的参与让地学旅游的天地更加广阔

地学旅游产生的巨大“诱惑力”给广大游客带来巨大的兴趣,各个旅行社也在积极探索推进地学旅游的路径。

4、各省市地质博物馆开放让地学旅游走进城市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地质博物馆陆续对外开放,地质广场的使用,地学旅游已经从乡村走进了城市,从遥远走到了身边。地质不在遥不可及,而是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地学旅游由此产生了一个飞跃。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建成于2009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累计接待观众60万人次,日接待观众最高逾8000人,年接待观众在国内地质类、自然类博物馆中居首位。成为河南省地质科普、地学旅游的热点,是地学旅游走进城市的示范。

5、地学旅游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常州恐龙园和一系列主题公园等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的地学旅游已经走出地质公园范围,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上一篇:如何做好地学旅游(1/3)

下一篇:如何做好地学旅游?(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