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学和地学旅游
2017-04-19 15:50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地学”是“天、地、生、数、理、化”(分别为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的简称)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地球科学的简称,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的目标对象,系统探讨地球的成因、演化规律及探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关系的基础学科。地质学和地理学是她的两个重要分支。

 旅游地学

 由于地学包括了地质学和地理学,旅游地学也自然而然的包括了旅游地质学和旅游地理学。同时,旅游地学还拓展了旅游地理学的范围,“使人们对旅游的认知更多的融进了人类的科学发现,能够与我们所赖以生活的星球更为贴近,也便于更好地运用现代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有关旅游的这个学科,从而使旅游者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地貌表现出的传统风光和名胜,使学者的目光不再局限在人文学科的美学和经济学等”(2010,刘德谦)。

 时代的需求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旅游专业的设立,专业课程的创立也提上了日程,地质、地理、园林、建筑学界等纷纷进行了与旅游学科结合的探索。

 1985年4月,在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的倡议下,各界代表和专家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旅游地学学术年会,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旅游地学”的概念。旅游地学是一门运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研究、规划、开发、改造和保护工作服务的新兴边缘学科。为了推进旅游地学的全面发展,地质学界的陈安泽、殷维翰、李维信、陈茂勋、陶奎元、殷继成、张尔匡等,地理学界的吴传钧、郭来喜、陈传康、杨冠雄、谢凝高、卢云亭、尹泽生、郭康等前驱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陈安泽旅游地学25周年文集)。


  2000年,随着地质公园这个新平台的诞生,旅游地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研究内容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但服务于旅游业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在学界,涌现出了一大批旅游地学人才,包括保继刚、彭德成、吴必虎、田明中、彭华、俞孔坚、杨颖瑜、刘峰、严国泰、许学工、杨振之、郭福生、范晓、王衍用、张忠慧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地学理论体系(陈安泽旅游地学25周年文集)。

 地学旅游

 地学旅游是以地质、地貌景观与人文地理景观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科学素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观光游览、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健体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陈安泽)


       1、地学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差别表现在哪里呢?

 传统旅游是“行万里路”。而地学(科学)旅游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地学旅游的先进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地学旅游是“以科学和文化为基础,以环境和教育为手段,拉动旅游来提高当地经济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她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地学旅游达到提高公众文化素养。

 二是开展地学旅游可以提高旅游层次,同国际接轨。

 三是通过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公众防灾避灾的意识。

 四是通过地学旅游可以提高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绿色家园的自觉性。

 五是通过地学旅游可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活跃旅游市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六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亲近自然,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

 七是完成地质人服务民生的地质梦。

 地学旅游核心竞争力

 特色是地质公园的生命力,地质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地学旅游,地学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游山玩水中探秘求知。如何在游山玩水中探秘求知?那就必须拥有一套能够激发公众探秘

 求知兴趣的科学解说词和能够把解说词灌输讲解给公众的地学导游,这是开展地学旅游的核心关键点


上一篇:鹤壁地质生态产业园

下一篇:如何做好地学旅游(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