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为何屡交低分答卷?
2021-01-27 09:13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近日,层气再次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媒体经过调查发现,当下“十三五”收官在即,全国煤层气采量目标却未能如期完成。其中,地面产量与“十三五”目标相差多达40亿立方米,目标完成率仅为六成。而这也是继“十一五”“十二五”之后,第三次未达标。此消息一出,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其实,无论是资源禀赋现实还是“碳中和”大势所趋,我国的煤层气产业都称得上前途光明。而且,我国煤层气产业历经20余年发展,在多项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层面都迈进了世界前列。但是,自1997年沁南枣园第1口煤层气井实施至今,我国却仅在山西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实现了产业化基地开发,其他地方的大规模开发均未实现有效突破。这也直接造成了煤层气开发多年都难达标的现实。

 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从管理角度来看,症结集中在资源垄断、矿权管理重叠及管输体制不畅等方面。

 煤层气和煤炭是同一储层的共生矿产资源。受多级矿业权管理体制影响,实际中的煤层气和煤炭矿业权出现重叠现象,致使煤层气抽采与煤炭开采工作不相协调。由此引发的矛盾不断,使得现实层面无法对煤层气和煤炭资源勘采的时空序列进行科学部署,严重制约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此为其一。

 其二,煤层气开发企业力量分散,主观和客观上均未形成合力。部分企业存在竞争,在一定区域内井网之间的布局缺乏科学性,造成了勘探工作的重复;甚至有些区块煤层气矿权与油气矿权重叠,存在“圈占”资源、投入不足的状况,导致可动用的资源偏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其三,集输管网同步跟进不足且共享性差。在有的地方,煤层气井储层强化完井之后,集输管线建设却没跟上,不得已只能“点火放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不同企业之间集输管线共享性差,使得已有的天然气管网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采效率。

 除上述管理方面因素之外,开采配套技术因地制宜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即使是同一赋煤盆地内不同区域的煤层构造、煤岩破损程度等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煤层气开发而言,需要因地施策甚至因井施策。但目前,适用于不同区块,能够“包打天下”的勘探开发技术尚未真正形成。

 不过,既要正视问题,也要看到现实之需。在“碳中和”愿景之下,煤层气开采可为“碳达峰”的实现助力,相应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补短板、强弱项。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促进煤炭与煤层气的协调有序开发。其次,要大力发展适用性关键技术,扫清因技术瓶颈造成的开发障碍。而企业则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开拓创新,以做产业的情怀去刻苦钻研,凭借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战略的突破,去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产业层面的安排。

 道路固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笔者以为,连续三个“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的落空,并不意味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将一蹶不振。只要我们能够抓住关键问题,有效打通瓶颈障碍,煤层气产业开发“扬煤吐气”指日可待。


上一篇: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将在美国建厂

下一篇:蒙古国建设贵金属精炼厂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