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大峡谷发现罕见白垩纪生物群化石
2020-12-25 09:02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近日,白垩纪黑龙江海伦生物群化石研究调查成果发布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经国家权威机构的地质研究、古生物化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在海伦大峡谷发现的罕见白垩纪生物群化石,是研究东北地区恐龙时代植被、古环境、古气候,以及探讨东亚、西欧和北美地区白垩纪植物群关系的重要依据。

 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遗迹位于黑龙江海伦国家森林公园,谷长10余公里,是小兴安岭西坡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2018年以来,海伦市先后三次邀请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的古生物学专家来海伦考察,发现了罕见的白垩纪生物群化石,包括蕨类植物茎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龙化石和鳖化石等。

 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发布了海伦市大峡谷古生物调查成果。通过调查发现,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遗迹主要有植物化石3大类5科8属,动物化石主要可分为4大类。通过综合室内整理和区域地层对比,初步认为海伦大峡谷地层应属于晚白垩世—新近纪地层。

 中国地质博物馆发布的白垩纪黑龙江海伦生物群研究成果显示,黑龙江是国内唯一出产邓普斯基蕨的地区,海伦产出的邓普斯基蕨数量多、个体大。大量邓普斯基蕨茎干的发现表明,当时松辽盆地北部植物群落中该树蕨在局部地区可能是优势类群。同时,该化石的发现也为中国白垩纪地层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的对比研究提供了证据。


上一篇:中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出炉

下一篇:贵丹地1井取得页岩气调查重大发现